[實用新型]一種循環冷卻系統無效
| 申請號: | 200920085628.0 | 申請日: | 2009-05-0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412212Y | 公開(公告)日: | 2010-02-24 |
| 發明(設計)人: | 岳國生;劉秀瓊;杜朝輝 | 申請(專利權)人: | 襄樊群龍汽車部件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1P3/12 | 分類號: | F01P3/12;F01P5/10 |
| 代理公司: | 襄樊中天信誠知識產權事務所 | 代理人: | 何靜月 |
| 地址: | 441003湖北省***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循環 冷卻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對防爆柴油發動機的冷卻系統的改進,涉及一種對高溫尾氣防爆處理的循環冷卻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膠輪車運輸技術與設備的不斷發展和完善,許多現代化新建礦井的內部開始越來越多的選用無軌膠輪車來進行輔助運輸。礦用無軌膠輪車是采用防爆柴油發動機作為動力源。由于礦井中環境的特殊要求,防爆柴油發動機所有零部件的表面溫度和排放的尾氣不得高于150℃,因此采用循環水進行降溫處理,但因需要冷卻的部件較多,如:排氣歧管、總管、阻火器、洗水箱、增壓器,故需循環水帶走的熱量大大增加,冷卻液常出現過熱現象,排出的尾氣沒有達到要求,嚴重地影響了防爆發動機正常運行,給礦井內的生產帶來安全隱患。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針對以上問題,提供一種對防爆柴油發動機的尾氣處理裝置和排氣套管及排放的尾氣的冷卻效果具有可控性、使用更安全的高溫尾氣循環冷卻系統。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包括一個蓄散熱水箱,水泵的進水口與該蓄散熱水箱相連通,水泵的出水口連接有獨立分支水管:一根分支水管與發動機冷卻水套的注水口相連接,冷卻水套的出水口經水管連接至蓄散熱水箱的進水孔;另一根分支水管經水管連接至排氣管散熱器的注水口,排氣管散熱器的出水口經水管與蓄散熱水箱相連通。所述的蓄散熱水箱連接有一個補償水箱。所述的發動機冷卻水套為完全包裹排氣歧管和渦輪室的冷卻水套。
所述的水泵的出水口還可以連接一根分支水管,該分支水管與排氣套管A的外層水管相連接,排氣套管A的外層水管與排氣套管B的外層水管相連通,排氣套管B的外層水管經水管與蓄散熱水箱相連通;排氣套管A的內排氣管連接排氣管散熱器的進氣套,排氣管散熱器的出氣套連接排氣套管B的內排氣管。
所述的排氣管散熱器可以為套管式結構,其中內層為排氣管,外層為水管。
所述的排氣管散熱器還可以為包括殼體和分別位于殼體兩端的進氣套、出氣套,進氣套、出氣套與殼體相連接的部位各有一連接隔板,兩連接隔板之間布有穿過連接隔板使進氣套和出氣套相連通的通氣管,進氣套外有進水套,出氣套外有出水套,連接隔板上有可將進水套、出水套和殼體內腔相連通的孔,進水套上有注水口,出水套上有出水口。
本實用新型對柴油發動機本身的冷卻系統沒有影響,能確保發動機的正常工作,而且對尾氣處理裝置和排氣套管及排放的尾氣的冷卻效果具有可控性。通過調整蓄散熱水箱的大小和水管的大小能調整冷卻效果,從而使柴油發動機排氣管及排氣管臨近的機殼溫度不超過所要求的溫度。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所用排氣管散熱器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圖1中:蓄散熱水箱1的壓力閥19連接到補償水箱9,當柴油發動機3工作時,冷卻液的溫度逐漸升高,體積膨脹,使水冷系統內壓力增大。當壓力超過預定值,壓力閥開啟,一部分冷卻液溢出流進補償水箱,以防冷卻液脹裂蓄散熱水箱,當柴油發動機停機后,冷卻液溫度下降,水冷系統內壓力也隨之降低。當壓力降至大氣壓力以下出現真空時,真空閥20開啟,補償水箱內的冷卻液部分地流回蓄散熱水箱,可避免蓄散熱水箱被大氣壓力壓壞。
柴油發動機的排氣管通過排氣歧管17和渦輪室5與排氣套管8的內排氣管22連通,內排氣管22連接排氣管散熱器7的進氣套,排氣管散熱器7的出氣套通過排氣套管21的內排氣管24與阻火器23連通。柴油發動機排出的尾氣進入排氣歧管17和渦輪室5,通過排氣套管8的內排氣管22,進入排氣管散熱器7,經排氣管散熱器處理后的尾氣通過排氣套管21的內排氣管24進入阻火器23。
當柴油發動機3開始工作時,帶動水泵2工作,水泵將蓄散熱水箱1里的冷卻液通過水管從蓄散熱水箱的出水孔抽至三根獨立的分支水管(11、12、13),冷卻液通過分支水管11流經完全包裹排氣歧管17和渦輪室5的冷卻水套4,然后通過水管14流回蓄散熱水箱,構成第一個循環;冷卻液通過分支水管12流經排氣管散熱器7,然后通過水管15流回蓄散熱水箱,構成第二個循環;冷卻液通過分支水管13流入排氣套管8的外層水管,由法蘭盤6流經水管18,再由法蘭盤流入排氣套管21的外層水管,然后通過水管16流回蓄散熱水箱,構成第三個循環系統。三根分支水管(14、15、16)通過四通10連接蓄散熱水箱。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大的冷卻循環系統。
圖2中:進氣套26、通氣銅管28和出氣套31通過兩連接隔板27焊接在一起構成一個尾氣排放通道,連接隔板為支撐法蘭盤。進氣套外有進水套25,出氣套外有出水套30,連接隔板上有可將進水套25、出水套30和殼體內腔相連通的孔。殼體和通氣銅管之間為中間水套29。進水套25、中間水套29和出水套30運用焊接的方式構成一個冷卻裝置,兩個連接隔板27分別位于整個冷卻裝置的兩端。進水套25上設置有注水口32,出水套30上設置有出水口33。尾氣排放通道安放于本排氣管散熱器的內部,使進氣套25、通氣銅管28和出氣套31的外表面與冷卻液充分接觸以達到降溫散熱的效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襄樊群龍汽車部件有限公司,未經襄樊群龍汽車部件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20085628.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具有進氣增壓功能的柴油發動機
- 下一篇:由甲烷生產芳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