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礦石精細粉碎機無效
| 申請號: | 200920085425.1 | 申請日: | 2009-04-2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389470Y | 公開(公告)日: | 2010-01-27 |
| 發明(設計)人: | 吳川;陸偉;胡安樂;楊濤;陳家旺 | 申請(專利權)人: | 吳川;陸偉;胡安樂;楊濤;陳家旺 |
| 主分類號: | B02C4/02 | 分類號: | B02C4/02;B02C4/30;B02C4/28;B02C4/42;B02C4/0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30074湖北省武漢***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礦石 精細 粉碎機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粉碎機,尤其是一種礦石精細粉碎機。
背景技術
傳統的礦石粉碎機普遍存在破碎比低、震動大、噪音高等缺點,破碎的有效功率一般不超過20%,磨碎的有效功率一般不超過6%,閃此,實現真正意義上精細粉碎一直都是科研工作者追求的目標。
中國公開號為CN11?424?1的專利公開了一種“礦石粉碎機”的技術方案,該礦石破碎機采用非同心設置的相互配合的圓錐式破碎輥同步、同向、同速運動,內、外兩輥的配合面采用曲面結構,因此有效的防止了輥與礦石之間的滑動摩擦,壓應力得以充分利用,雖然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其破碎還比較低,出料的粒度不能令人滿意。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在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之不足,提供一種礦石精細粉碎機,它由外部系統、粉碎系統、動力傳動系統三系統構成,工作穩定,破碎比高,可以實現精細粉碎。
實現本實用新型目的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礦石精細粉碎機,它包括外部系統、粉碎系統、動力傳動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系統由進料機箱(1)、支架座(2)、出料機箱(3)構成,所述粉碎系統包括四圓柱形碾子(6、7、8、9)和一圓筒(10),所述動力傳動系統由圓筒驅動裝置(13)、皮帶傳動裝置(20)、電動機(21)組成;所述進料機箱(1)上端設有進料口(23),其內部安裝三擋板(4、5、33),進料機箱(1)與出料機箱(3)相連接,出料機箱(3)固定于支架座(2)上部,出料機箱(3)上安裝有圓筒(10);圓筒驅動裝置、皮帶傳動裝置(20)、電動機(21)皆安裝在支架座(2)上;所述四圓柱形碾子(6、7、8、9)具有相同結構,且皆安裝在進料機箱(1)上,其中圓柱形碾子(7)由軸(19)、皮帶輪(28)、碾筒(27)構成,碾筒(27)上設有金屬錐體(22),碾筒(27)固定于軸(19)上,軸(19)末端還固定有皮帶輪(28),軸(19)通過兩軸承(29、30)安裝在進料機箱(1)上,安裝處設置端蓋(31);所述圓筒(10)由兩齒條環(11、12)及一筒體(24)構成,筒體(24)內部設置有錐形體(32);所述圓筒驅動裝置由轉體(14)、盒體(13)、兩軸承(25、26)、端蓋(18)構成,轉體(14)包括兩金屬齒輪(16、17)、皮帶輪(15)、轉軸(27),兩金屬齒輪(16、17)、皮帶輪(15)皆固定在轉軸(27)上,轉軸(27)通過兩軸承(25、26)安裝在盒體(13)上,安裝處設置端蓋(18)。
本實用新型有益的效果是:采用外部系統、粉碎系統、動力傳動系統,外部系統和動力傳動系統可以提高工作穩定性,粉碎系統可以實現精細粉碎,不僅粉碎精度高,而且少耗電。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進一步對本實用新型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圓筒驅動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進料機箱俯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A-A剖面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圓柱形碾子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圓筒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的圓筒B-B剖面圖。
圖中,1.進料機箱,2.支架座,3.出料機箱,4.擋板,5.擋板,6.圓柱形碾子,7.圓柱形碾子,8.圓柱形碾子,9.圓柱形碾子,10.圓筒,11.齒條環,12.齒條環,13.盒體,14.轉體,15.皮帶,16.金屬齒輪,17.金屬齒輪,18.端蓋,19.軸,20.皮帶傳動裝置,21.電動機,22.金屬錐體,23.進料口,24.筒體,25.軸承,26.軸承,27.轉軸,28.皮帶輪,29.軸承,30.軸承,31.端蓋,32.錐形體,33.擋板。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吳川;陸偉;胡安樂;楊濤;陳家旺,未經吳川;陸偉;胡安樂;楊濤;陳家旺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20085425.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