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自動擊發機構無效
| 申請號: | 200920084550.0 | 申請日: | 2009-03-2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407955Y | 公開(公告)日: | 2010-02-17 |
| 發明(設計)人: | 王艷春;王昌盛 | 申請(專利權)人: | 孝感三江航天紅林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41C9/00 | 分類號: | F41C9/00;F41C27/00;F41A19/59;F41A19/64 |
| 代理公司: | 武漢開元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和平 |
| 地址: | 432000***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自動 擊發 機構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武器工程技術領域中的武器發射機構,具體指一種自動擊發機構。
背景技術
地面戰爭型機器人是指在地面上行駛的執行軍事打擊任務的機器人系統。現有的機器人不僅在和平時期可以幫助反恐部隊完成多種反恐任務(如代替士兵完成偵察、火力支援、城市作戰等各種反恐任務),而且還能戰爭期間代替士兵成為戰場火力點。其主要武器系統是架設在機器人底盤自動擊發機構,該機構由偵測儀器、槍械和擊發控制機構構成,由地面人員根據偵測儀器所偵測的敵情,對自動擊發機構發出指令,使其開火發起攻擊。現有的自動擊發機構的擊發控制部分一般由復雜的電控裝置、傳動設備、各種連接部件以及感應器組成,其結構十分復雜,不僅體積龐大、自身重量大,而且穩定性極差,在惡劣作戰環境下極易發生如走火、遙控失靈等故障。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可靠,并且穩定性強、故障率低的自動擊發機構。
針對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設計的自動擊發機構,包括外殼、裝配在外殼內的槍械和遙控行程開關,所述遙控行程開關包括與電源串聯并裝有齒輪的電機、傳動機構和遙控開關組成,所述電機固定設置在外殼內,遙控開關串接在電機與電源相連所構成的電路中;所述傳動機構包括一根一端帶齒條且中部設有槍栓嵌套的連桿、套設在連桿外的限位機構、頂桿、杠桿和套設在頂桿外的限位機構組成;所述連桿套接在槍栓上,連桿上的槍栓嵌套的槍栓裝配槽為長條狀,槍栓位于槍栓裝配槽遠離電機的一側,連桿一端所帶齒條與電機的齒輪嚙合,另一端和頂桿的一端分別與杠桿的上、下兩端相連,頂桿另一端與扳機固連。
進一步地,所述頂桿上遠離限位機構和槍栓的一側設置有限位塊,所述限位塊與限位機構之間安裝有復位彈簧。
更進一步地,所述頂桿與扳機相連的一端固定設置有一扳機套,頂桿與扳機之間通過扳機套固連。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采用簡單的機械式結構,不但結構較現有擊發機構大為簡化,而且體積小、故障率低、穩定可靠,能廣泛適用于各種無人作戰平臺,并能裝配各式槍支;同時,全套機構通過遙控行程開關的電機驅動,能自動完成拉動槍栓和扣動扳機的動作,較之現有的采用一系列傳感器和復雜電子結構的擊發機構,反應速度更快。
附圖說明
圖1為一種自動擊發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電機的電路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如附圖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設計的自動擊發機構,包括外殼1和裝配在外殼內的槍械2。外殼1頂部裝配有偵測攝像頭5,該攝像頭5為整個自動擊發機構的偵測瞄準儀器,和準星處于同一直線上。所述自動擊發機構還包括一個遙控行程開關3,用于完成拉動槍栓和扣動扳機的動作,控制槍械2擊發。所述遙控行程開關3包括與電源串聯并裝有齒輪的電機3a、傳動機構和遙控開關3b組成。所述電機3a固定裝配在外殼1內,遙控開關3b串接在電機3a與電源相連所構成的電路中,控制電機3a的啟動;傳動機構借用電機3a的動力,完成拉動槍栓2a和扣動扳機2b的動作。
所述傳動機構包括一根一端帶齒條且中部設有槍栓嵌套3g的連桿3c、套設在連桿3c外的限位機構3d、頂桿3e、杠桿3f和套設在頂桿3e外的限位機構3d組成。其中杠桿3f的支點可設在槍托上,也可設置在外殼1內;而限位機構3d均固定設置在外殼1內。所述連桿3c套接在槍栓2a上,以便拉動槍栓2a,連桿3c上的槍栓嵌套3g所開設的槍栓裝配槽為長條狀,槍栓2a嵌置在槽中,位于遠離電機3a的一側。連桿3c一端所帶齒條與電機3a的齒輪嚙合,另一端和頂桿3e的一端分別與杠桿3f的上、下兩端相連,頂桿3e另一端與扳機2b固連。采用上述結構后,整個傳動機構為連動式,只需一個電機便能控制其完成拉動槍栓2a和扣動扳機2b這兩個動作。電機3a正向運行,帶動連桿3c便可拉動槍栓2a,而電機3a反向運行,便可推動連桿3c,頂住杠桿3f,從而推動頂桿3e扣動扳機2b。上述傳動機構中的限位機構3d是用于限制連桿3c和頂桿3e的運行方向的,一般可采用限位套筒。為了方便擊發后扳機2b復位,可在頂桿3e上遠離限位機構3d和槍栓2a的一側設置限位塊3h,所述限位塊3h與限位機構3d之間安裝復位彈簧4。而為了適應不同槍支,槍械2與外殼1可采用可拆卸的結構,所述頂桿3e與扳機2b相連的一端可固定設置一扳機套3i,頂桿與3e扳機2b之間通過扳機套3i固連。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首先,通過攝像頭找正目標、瞄準后,啟動遙控開關3b,控制電機3a正向運行,帶動齒輪轉動,齒輪使齒條運動帶動連桿3c拉動槍栓2a;然后,啟動控開關3b,控制電機3a反向運行,帶動齒輪轉動,齒輪使齒條運動帶動連桿3c頂住杠桿3f,而杠桿3f推動頂桿3e使其扣動扳機2b,開槍射擊;最后,關閉擊發機構,復位彈簧4推動頂桿3e復位,整個擊發機構回復到初始狀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孝感三江航天紅林模具制造有限公司,未經孝感三江航天紅林模具制造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2008455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混凝土泵車智能臂架控制系統
- 下一篇:棘爪變速電動輪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