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跟隨太陽集光裝置無效
| 申請?zhí)枺?/td> | 200920083821.0 | 申請日: | 2009-02-2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421203Y | 公開(公告)日: | 2010-03-10 |
| 發(fā)明(設計)人: | 林學軍;林礫;鞠小琦;姜小磊 | 申請(專利權)人: | 林學軍;林礫;鞠小琦;姜小磊 |
| 主分類號: | F24J2/38 | 分類號: | F24J2/3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41300湖北省隨***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跟隨 太陽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跟隨太陽集光裝置,屬太陽能利用技術領域中的太陽光采集技術。
背景技術
由于地球的自轉和地球與太陽的相對運動,造成陽光對日常所見太陽能收集裝置的傾斜照射,使得日常所見太陽能收集裝置的太陽能收集效率低下。目前一些跟蹤太陽的技術方案雖提高了太陽能收集效率,但普遍存在結構復雜、成本高、跟蹤能耗大等問題。
發(fā)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太陽能收集效率高,且結構簡單、成本低、跟蹤能耗小的跟隨太陽集光裝置。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跟隨太陽集光裝置,包括支柱、轉向器、轉動控制盒、轉軸、陽光接受裝置5、6組成,支柱上端與轉向器相連,轉向器上端與轉動控制盒相連,轉軸的中段位于轉動控制盒之內,并與轉動控制盒軸承連接,轉軸的兩端分別與鏡像對稱的陽光接受裝置5、6軸套連接,上述鏡像對稱的鏡面為轉軸中點處的橫截面,轉向器設置有調整與固定陽光接受裝置5、6方位角及仰角的裝置,轉動控制盒內設置有帶動轉軸以π/12弧度每小時角速度轉動的動力裝置。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通過轉向器調整與固定陽光接受裝置5、6的方位角與仰角,還通過調整與固定陽光接受裝置于適當位置后,啟動轉動控制盒內設置的帶動轉軸以π/12弧度每小時角速度轉動的動力裝置,可使圖1中陽光接受裝置5受光面的4個頂點A、B、C、D構成受光平面的法線總是指向太陽,從而提高了本實用新型太陽能的收集效率。如果上述技術方案中采用如圖3所示的陽光接受裝置,還能使陽光接受裝置所接受的陽光全部聚焦在受光管18上,并能在受光管18上產(chǎn)生100℃以上的高溫。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轉動控制盒內設置有使轉軸周期性改變轉動方向的裝置,從而使陽光接受裝置白天跟隨太陽轉動,夜晚反向轉動回位,次日白天陽光接受裝置再跟隨太陽轉動,夜晚又反向轉動回位,如此往復,這樣就避免了因陽光接受裝置定向轉動所造成的線與管的纏繞現(xiàn)象,這里所述的線與管是指在輸送陽光接受裝置所接收的太陽能量中所使用的電線與管道。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陽光接受裝置的重心大體在轉軸的中軸線上。這樣就保證了在忽略轉軸摩擦的情況下,陽光接受裝置在轉動過程中,軸轉所受的合力矩大體為零。另外,由于轉軸中段與轉動控制盒軸承連接,從而增大了轉軸的負重,同時減小了轉軸轉動中的摩擦。還因為轉軸轉動的角速度只有π/12弧度每小時。由綜上所述的因素以及物理學中的基本定律,使得陽光接受裝置在轉動中耗能很小。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是:太陽能的收集效率高、能在受光部件上產(chǎn)生100℃以上的高溫,且結構簡單、成本低、跟蹤太陽耗能小、可充分利用向上的空間而幾乎不占地面空間。
附圖說明
圖1是跟隨太陽集光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轉動控制盒內所設置的使轉軸周期性改變轉動方向的裝置原理示意圖;
圖3是由拋物面反光板17、受光管18、軸套20、軸套固定閥19構成的陽光接受裝置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實施例1:圖1中轉向器所設置的調整與固定陽光接受裝置5、6方位角及仰角具體實施方式為:轉向器采用日常攝影三角架中調整與固定攝影機方位角及仰角的技術方案,因轉向器與轉動控制盒為固定連接、轉動控制盒外殼與轉軸中段為軸承連接,轉軸的兩端分別與鏡像對稱的陽光接受裝置5、6軸套連接,從而實現(xiàn)了轉向器能夠調整與固定陽光接受裝置5、6的方位角及仰角的目的。
實施例2:圖1中轉動控制盒內設置的帶動轉軸以π/12弧度每小時角速度轉動的動力裝置其具體實施方式為:將目前市場上電子鐘機芯時針轉軸上的帶動時針轉軸轉動的齒輪其齒數(shù)增加1倍,在增加齒數(shù)的同時,仍保持齒輪的間距不變。另外,改進電子鐘機芯中電感、電容、磁鼓的參數(shù),提高電子鐘機芯時針轉軸的輸出功率,使時針轉軸能帶動陽光接受裝置以π/12弧度每小時的角速度轉動。關于提高電子鐘機芯時針轉軸輸出功率的具體實施方式,在目前步進電機的現(xiàn)有技術中,已有成熟的技術方案,在此不再說明。提供上述電子鐘機芯運轉的電池也可為太陽能蓄電池。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林學軍;林礫;鞠小琦;姜小磊,未經(jīng)林學軍;林礫;鞠小琦;姜小磊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2008382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