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農用旋耕機有效
| 申請號: | 200920079584.0 | 申請日: | 2009-03-1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450711U | 公開(公告)日: | 2010-05-12 |
| 發明(設計)人: | 鄧成禮 | 申請(專利權)人: | 綿陽市伊俊貨廂改制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01B33/02 | 分類號: | A01B33/02;A01B33/08;F16H7/02 |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詹永斌;吳彥峰 |
| 地址: | 621000 ***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農用 旋耕機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為農用機具,特別是可一次完成耕、耙、播種、施肥等作業的農用旋耕機。
背景技術
旋耕機是我國近期發展最快的先進驅動耕作機具,它集耕、耙合一,一次旋耕即可達到老式犁耙幾次下地的效果,并能加掛其它輔件組成旋耕復式作業機械。目前,使用比較廣泛的是南昌旋耕機廠有限責任公司出產的LGN140、150、160型旋耕機。該系列旋耕機的動力傳動機構是采用傳動軸及雙萬向節曲線傳動。其傳動軸上安有小圓錐齒輪、大圓錐齒輪、二軸平齒輪、三軸平齒輪、四軸平齒輪、刀軸齒輪等。通過各種齒輪和軸相互配合傳動,使發動機輸出的上千轉轉速,在傳動到旋耕機的轉軸上達到幾百轉,從而帶動旋耕機工作。其缺點是在作業過程中,如遇到轉彎、倒車都必須升降旋耕輪,在升降和作業過程中傳動軸的萬向節的角度由于曲線變化過大容易使轉動軸失衡,導致整機發生強烈震動,因而很容易加速旋耕輪及整機的零件發生強烈震動的現象,從而較快導致整機及零部件的損壞。另外,由于上述旋耕機傳動軸上設置很多組齒輪,齒輪箱造價較高,從而提高旋耕機的成本。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在旋耕輪升降過程中傳動軸的角度發生較大變化時,整機卻能平穩、正常運轉工作,不會發生震動的農用旋耕機,相應避免整機及零部件因震動過快疲勞損壞,同時降低旋耕機造價。
本實用新型的解決方案是:一種農用旋耕機,包括機架,固定在機架上的發動機,動力傳動裝置及旋耕輪,其特點是動力傳動裝置由兩級皮帶輪和兩級鏈輪構成,接發動機輸出軸的為第一級皮帶輪,接第一級皮帶輪的為第二級皮帶輪,接第二級皮帶輪的為第一級鏈輪,接第一級鏈輪的為第二級鏈輪,第二級鏈輪的輸出軸固定在旋耕輪的轉軸上。
發動機輸出轉速達上千轉,通過兩級皮帶輪傳動,由小輪帶大輪,從而降低動力轉速,動力傳遞到鏈輪時通過第一級降低動力轉速,最后使第二級鏈輪的輸出輪帶動旋耕輪的轉軸轉動,從而帶動旋耕輪旋轉,旋耕輪其上的旋耕刀工作實現農用旋耕作業。采用兩級鏈輪傳動,一方面是由于動力傳動到鏈輪處時,傳動動力有所減弱,所以必須采用剛性傳動,另一方面有助于動力變向。
本實用新型的解決方案中,可在皮帶輪的皮帶處設有皮帶張緊機構以保證動力傳輸的可靠性。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由于本實用新型動力傳輸機構采用兩級皮帶輪和兩級鏈輪傳遞,無論在何種情況下,動力傳輸都在平穩中進行,克服了現有旋耕機在升降和作業過程中傳動軸的失衡,導致整機發生強烈震動的缺點。從而避免了整機及零部件的快速疲勞磨損,可使整機使用壽命延長2年以上。同時,本實用新型采用的傳動方式比齒輪箱造價大大降低,從而降低了整機的造價。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動力傳動方式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如圖1所示,農用旋耕機的動力傳動裝置由兩級皮帶輪和兩級鏈輪構成,其第一級皮帶輪的傳動輪固定在發動機1的輸出軸上,第一級皮帶輪的輸出輪2與第二級皮帶輪的傳動輪3同軸固定,第一級皮帶輪的輸出輪2直徑大于第一級皮帶輪的傳動輪,第一級皮帶輪的輸出輪2直徑大于第二級皮帶輪的傳動輪3,第二級皮帶輪的輸出輪4直徑大于第二級皮帶輪的傳動輪3,第二級皮帶輪的輸出輪4與第一級鏈輪的傳動鏈輪6同軸固定,同時在其固定軸上安有制動輪5,第二級皮帶輪的輸出輪4直徑大于第一級鏈輪的傳動鏈輪6,第一級鏈輪的輸出輪7與第二級鏈輪的傳動鏈輪8同輪固定,第一級鏈輪的輸出鏈輪7直徑大于第一級鏈輪的傳動鏈輪6,第二級鏈輪的輸出鏈輪9固定在旋耕輪的轉軸上。各級皮帶輪之間為皮帶傳輸,各級鏈輪之間為鏈條傳輸。旋耕輪的轉軸上設有旋耕刀10,各級皮帶輪的皮帶處設有皮帶張緊機構1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綿陽市伊俊貨廂改制有限公司,未經綿陽市伊俊貨廂改制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20079584.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