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瓦楞輥加熱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0920076671.0 | 申請日: | 2009-06-1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530148U | 公開(公告)日: | 2010-07-21 |
| 發明(設計)人: | 吳小峰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大松瓦楞輥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31F1/20 | 分類號: | B31F1/2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胡美強 |
| 地址: | 201601 上海市松***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瓦楞 加熱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瓦楞輥,尤其涉及該瓦楞輥的加熱結構。
背景技術
瓦楞輥都必須通過加熱才能使紙板經過后引成瓦楞形狀,現有技術中的瓦楞輥一般以電加熱、油加熱、蒸汽加熱三種形式(參照GB/T1447.1-2000瓦楞輥標準4.2),其中蒸汽加熱因成本低、安全性能好而長期普遍為客戶接受使用。
由圖1可見:瓦楞輥的蒸汽加熱是通過將壓力蒸汽1通過軸頭5引入輥筒內腔6由內而外對輥體2傳熱,瓦楞輥在運行時,原紙與瓦楞輥進行連續熱交換,蒸汽釋放熱量后變成冷凝水3,存積于輥體內腔,再由蒸汽壓力將冷凝水經虹吸管4連續排除;而虹吸管由于結構特點必須與瓦楞輥內壁保持一定距離,而且在整個輥體內腔以一個點的位置存在,有因安裝精度、制造精度控制的難度等各種問題無法即時徹底地將冷凝水排出輥體,于是在內壁形成一層液體水膜。
這樣存在的問題:一是阻礙蒸汽的傳熱效率;二是當瓦楞輥停運轉時,冷凝水會積存在底部,形成瓦楞輥會因上下部溫差而變形彎曲,從而導致瓦楞輥重新運轉生產時產生一段紙板廢品,直到整個瓦楞輥輥體逐漸受熱均勻,復原消除變形后才能生產正常;由于紙箱廠的停機頻率相當頻繁,導致其累計損失很大。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了一種瓦楞輥加熱結構,旨在解決上述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本實用新型包括:本體;本體包括:軸頭以及與軸頭相接的筒體;在所述的筒體的內壁上設置孔道,在軸頭內安置一個進氣管和一個出氣孔;一個壓力蒸汽連接進氣管經孔道與出氣孔相通。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徹底解決了冷凝水存積而引起輥體變形造成不正常生產的問題。
附圖說明
圖1是現有技術中瓦楞輥加熱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2中A-A向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由圖2、圖3可見:本實用新型包括:本體10;本體10包括:軸頭103以及與軸頭103相接的筒體105;在所述的筒體105的內壁上設置孔道106,在軸頭103內安置一個進氣管102和一個出氣孔109;一個壓力蒸汽101連接進氣管102經孔道106與出氣孔109相通;
所述的孔道106均布分布在筒體105壁上。
本實用新型壓力蒸汽101延入進氣管102進入,通過軸頭103上的入氣孔104進入筒體105上的孔道106對輥體加熱,然后通過相連的輥體上回氣孔道107回流到軸頭上回氣孔108,經軸頭出氣孔109排出,完成整個蒸汽進入輥體孔道直接加熱輥體而無冷凝水存積的全過程。
本實用新型的設計秉棄了傳統瓦楞輥通過內腔加熱虹吸管回水的方式,而是直接在瓦楞輥筒體壁上加工軸向孔道,將孔道均布分布在筒體壁上,在入氣口軸頭上同時分布進氣小孔與出氣排氣小孔,通過軸頭入氣的孔將蒸汽直接引入輥體內壁上均勻分布的加熱孔,從而增加了熱交換的面積,熱源距工作面的距離大大縮短,提高瓦楞輥表面的熱傳導效率以及輥面溫度均勻性。由于均勻分布的蒸汽通道相互連通,在蒸汽壓力的作用下高速蒸汽流使冷凝水無法存積于加熱孔道內,因此就不會在停機狀態下同冷凝水存積而使輥體誤差產生變形的問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大松瓦楞輥有限公司,未經上海大松瓦楞輥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2007667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