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具有轉向燈的后視鏡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0920073091.6 | 申請日: | 2009-05-2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423983Y | 公開(公告)日: | 2010-03-17 |
| 發明(設計)人: | 錢木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通用汽車有限公司;泛亞汽車技術中心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R1/12 | 分類號: | B60R1/12;B60Q1/34 |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陽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黃澤雄;崔 華 |
| 地址: | 201206上***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具有 轉向 后視鏡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燈具安裝的結構,更具體地是指一種適用于各 種機動車的具有轉向燈的后視鏡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在汽車后視鏡上安裝轉向燈已經被很多汽車廠商采用,現已 成為一種普遍采用的技術。
由于轉向燈與后視鏡各自的結構特點,使現有轉向燈在后視鏡上的 安裝方式大都與其他汽車燈具的安裝方式相同,即,將轉向燈從后視鏡 外面向內安裝,在從后視鏡內部對轉向燈進行固定。
如圖1、圖2所示,傳統的具有轉向燈的后視鏡裝置包括有:后視鏡 2′和由外向內安裝在所述后視鏡2′上的轉向燈1′,所述后視鏡2′包 括鏡殼21′和鏡面體22′,所述轉向燈1′包括燈座12′和燈罩11′; 所述后視鏡2′的鏡殼21′上形成有中空部211′,所述中空部211′輪 廓與所述燈罩11′輪廓相對應,所述鏡殼21′沿所述中空部211′輪廓 的邊緣向內形成裝配凹槽212′;所述鏡殼21′向內部凸伸有支架機構 213′;所述轉向燈1′的燈座12′由外向內與所述支架機構213′抵接、 并通過螺合方式與所述支架機構213′固定連接,所述轉向燈1′的燈罩 11′邊緣由外向內與所述裝配凹槽212′搭接。
上述傳統的具有轉向燈的后視鏡存在以下缺點:
1、轉向燈1′和后視鏡2′的匹配效果很差。
2、因為轉向燈1′和后視鏡2′僅以螺合方式固定連接,二者之間 沒有形成相互抵撐的作用,所以長時間使用后容易導致連接松動。
3、因為轉向燈1′安裝順序是從外往內的,所以轉向燈1′和后視 鏡2′之間的配合間隙容易導致在下雨或洗車等液體沖刷情況下液體從 轉向燈1′和后視鏡2′的接口部分——裝配凹槽212′而滲入到后視鏡 2′內,從而引起內部零件損壞。
4、從外側安裝轉向燈1′需要后視鏡2′的鏡殼21′上有額外的支 撐結構,即支架機構213′,這種結構既不牢固又浪費材料,并且還占據 額外空間。
因此,實有必要設計一種新型的具有轉向燈的后視鏡裝置來避免上 述缺陷。
實用新型內容
由上述可知,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具有轉向燈的后視鏡裝 置,以使轉向燈和后視鏡達到良好的匹配效果,且連接緊固,防水性能 好,節約材料。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具有轉向燈 的后視鏡裝置,其包括:后視鏡,所述后視鏡包括鏡殼和鏡面體,所述 鏡殼上形成有中空部;所述裝置還包括,由所述后視鏡內部向外安裝在 所述中空部上的轉向燈,所述轉向燈包括燈罩和燈座;所述燈罩的表面 邊緣形成與所述鏡殼搭接的裝配凹槽。
在優選的實施方案中,所述鏡殼向內凸伸有固定部,所述燈座設有 與所述固定部相對應并通過固接組件與所述固定部固接的支架機構。
在優選的實施方案中,所述固接組件為定位螺釘或定位銷。
在優選的實施方案中,所述鏡殼內表面設有與所述裝配凹槽對應的 凹陷搭接部。
在優選的實施方案中,所述固定部設有至少一個固定孔,所述支架 機構設有對應于所述固定孔數量的連接孔。
在優選的實施方案中,所述固定部設置在所述轉向燈的上方。
在優選的實施方案中,所述轉向燈的燈罩和燈座采用裝配焊接,所 述燈罩的裝配凹槽外端設置有焊接筋。
在優選的實施方案中,所述燈座與所述鏡殼采用螺釘連接或鉚釘連 接。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所獲得的有益效果是:轉向燈由內向外安裝在后 視鏡的結構以及相應的搭接和緊固方式使轉向燈能夠很好地與后視鏡進 行安裝配合,并且外表美觀,內部的連接緊固;同時也由于轉向燈與后 視鏡的搭接縫隙外低內高,因而防止滲水;設置在轉向燈上方的固定部 和支架機構的連接也節省了本實用新型的內部空間和制造材料。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具有轉向燈的后視鏡裝置的具體實施 例進行詳細說明。其中:
圖1是傳統的具有轉向燈的后視鏡裝置的安裝方式示意圖;
圖2是如圖1示出的后視鏡裝置的轉向燈法線所在平面的截面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具有轉向燈的后視鏡裝置的安裝方式示意圖;
圖4是如圖3示出的后視鏡裝置的轉向燈法線所在平面的截面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中燈罩和燈座采用隱藏式配合狀態下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通用汽車有限公司;泛亞汽車技術中心有限公司,未經上海通用汽車有限公司;泛亞汽車技術中心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20073091.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