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無動力生活污水處理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0920069986.2 | 申請日: | 2009-04-0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439504U | 公開(公告)日: | 2010-04-21 |
| 發明(設計)人: | 李宏俊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智泓環保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9/14 | 分類號: | C02F9/14;C02F3/28;C02F3/32;C02F3/34 |
| 代理公司: | 上海東亞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31208 | 代理人: | 陳樹德 |
| 地址: | 201700 上海***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動力 生活 污水處理 裝置 | ||
1.一種無動力生活污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處理裝置包括相互聯通的厭氧消化池、厭氧過濾池和人工濕地,所述的生活污水處理裝置為全地埋形式,污水經格柵井后由進水管通入厭氧消化池,厭氧消化池與厭氧過濾池通過自流布水管聯通,厭氧過濾池通過濕地進水布水管與人工濕地聯通,污水的濾液經過濕地出水集水管收集并排出,其中,所述進水管的出口設在厭氧消化池的中部;所述自流布水管的入口設在厭氧消化池的中部,出口通入厭氧過濾池的底部,厭氧過濾池內的水面略低于厭氧消化池的水面,通過虹吸作用將厭氧消化池中的污水吸入厭氧過濾池中;所述的厭氧過濾池在自流布水管的出口上方設有供微生物附著的軟性填料;所述的人工濕地的底面形成有坡度,人工濕地的填料床上栽種有植物,填料床處設有濕地進水布水管和濕地出水集水管。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動力生活污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水管的出口及自流布水管的入口均設在厭氧消化池有效水深的1/2處。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動力生活污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流布水管通入厭氧過濾池底部并橫向布置,且該橫向布置段距池底150~250mm,其上設有多數個通孔,通孔的孔徑為15~25mm,孔間距為120~150mm,且通孔垂直向下設置。
4.根據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無動力生活污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厭氧過濾池分為連續的兩格或三格,相鄰的兩格通過自流布水管聯通,該自流布水管的入口設在前一厭氧過濾池的水面處,出口通入后一厭氧過濾池的底部。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無動力生活污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厭氧過濾池中,軟性填料的上緣距水面300~400mm,下緣距池底500~600mm。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動力生活污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濕地的底面坡度為1%。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無動力生活污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濕地的填料床由四層填充物構成,從下至上依次為粒徑50~80mm的礫石層,層厚為360mm;粒徑10~30mm的礫石層,層厚為270mm;粒徑1~5mm的礫石層,層厚為240mm;泥土層,層厚為30mm。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無動力生活污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濕地進水布水管及濕地出水集水管均為支狀穿孔管,均由主管和均布在主管側面的支管構成,支管上布有通孔,濕地進水布水管與濕地出水集水管分別設在人工濕地的兩側并相距4~6m,且布置方向呈90°夾角。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無動力生活污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濕地進水布水管設在距填料床上緣下方200~300mm處,濕地出水集水管設在距填料床下緣上方150~250mm處。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智泓環保工程有限公司,未經上海智泓環保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20069986.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