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油田控制柜用雙向單葉輪冷卻通風機有效
| 申請號: | 200920065200.X | 申請日: | 2009-04-3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401351Y | 公開(公告)日: | 2010-02-10 |
| 發明(設計)人: | 王志勇;劉清;唐學勤;溫殿忠 | 申請(專利權)人: | 株洲聯誠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4D25/08 | 分類號: | F04D25/08;F04D25/16 |
| 代理公司: | 株洲市奇美專利商標事務所 | 代理人: | 肖美哲 |
| 地址: | 412201湖南省***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油田 控制 雙向 葉輪 冷卻 通風機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種雙向單葉輪冷卻通風機,適用于油田控制柜系統的低噪音、低振動的高壓冷卻通風機,屬于流體機械領域。
背景技術
在油田控制柜內,由于所安裝的各類控制系統的電器元件在不停地進行運作,產生了大量的熱量,這時需要設計一個專用風機對控制系統進行吹風冷卻。如果所產生的熱量達到相當高的時候,這時所有的電器元件由于不能及時降溫,將會使這些電器元件壽命降低,甚至燒損,最后導致油田控制系統不能工作。
由于現代社會的發展對工作環境的重視,一般來講,人的工作環境不宜高于90dB,否則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因此要求其噪音是越低越好,特別是中型、大型通風機此類高噪音的機械產品,噪音值的大小是評價其產品性能質量優良與否的一項重要指標,其次就是在保證風機產品的性能不變的條件下,盡量提高風機效率,以減小能源消耗,并且盡量減小風機的體積和質量。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已有技術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種氣動性能好、效率高、低噪音,不需增加消音器,并且體積較小的油田控制柜用雙向單葉輪冷卻通風機。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一種油田控制柜用雙向單葉輪冷卻通風機,包括葉輪、進風口安裝板組件、蝸殼和電動機組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該雙向單葉輪冷卻通風機設計為雙向進風結構,即在該雙向單葉輪冷卻通風機的安裝板組件上設有相同結構的兩個葉輪、兩個進風口和兩個蝸殼且各自分別置于電動機兩端;
所述的葉輪為兩個相同結構的左葉輪和右葉輪,左葉輪和右葉輪的葉片數各為36片。其葉輪是由前輪盤、后輪盤、葉片和輪轂組成,兩個葉輪的后輪盤各自分別與電動機左、右軸套裝并通過各自的輪轂緊固,兩個葉輪分別設置在各自的蝸殼內;
所述進風口組件為兩個相同結構的左進風口和右進風口,其進風口為錐形進風口,進風口與蝸殼前側板緊固;
所述安裝板組件由安裝板、過渡板、電機連接板、兩個蝸殼連接板和加強板組成,其電動機連接板上設置電動機,電動機連接板通過過渡板及螺栓緊固件設置于安裝板上,兩個蝸殼連接板分別豎立置于電動機兩端并分別通過螺栓緊固件與電機連接板及各自的蝸殼后側板固定連接;
所述蝸殼為兩個相同結構的左蝸殼和右蝸殼,其蝸殼是由前側板、后側板和蝸殼板組成,兩個蝸殼設置在安裝板上且分別位于電動機兩端,蝸殼通過后側板與蝸殼連接板緊固,兩蝸殼之間上方設置加強板,其加強板通過螺栓緊固件依次與蝸殼連接板和蝸殼后側板固定連接。本通風機中的進風口與葉輪前輪盤處設置為小徑向間隙配合結構。
本實用新型的葉輪、蝸殼、進風口等主要部件采用最優化設計方案,進風口與葉輪前輪盤處采取較小徑向間隙配合,充分保證了風機的性能要求;蝸殼與前、后側板之間采用蝸殼向兩側旋壓翻邊的設計,有效提高風機的性能參數,也使蝸殼外觀更加精美,蝸舌與葉輪氣隙采用最優化設計,使噪音降至最低。綜合以上方面的優化設計,使得風機的壓力為460Pa時,流量達到1600m3/h,并且噪音值僅有78dB,風機振動大幅度減小,比國內同類風機有較大提高。
本實用新型的通風機克服了目前一般風機的缺點,其風機體積小,效率高,冷卻效果好,噪聲低,流動阻力損失小,能很好滿足油田控制柜系統對冷卻風機的要求。
附圖說明:
圖1為雙向單葉輪冷卻通風的三維結構示意圖。
圖2為雙向單葉輪冷卻通風機的二維結構示意圖。
圖中:1-葉輪,2-進風口,3-安裝板組件,4-蝸殼,5-電動機,6-左葉輪,7-右葉輪,8-前輪盤,9-后輪盤,10-葉片,11-輪轂,12-左進風口,13-右進風口,14-安裝板,15-過渡板,16-電機連接板,17-蝸殼連接板,18-加強板,19-左蝸殼,20-右蝸殼,21-前側板,22-后側板,23-蝸殼板。
具體實施方式:
參考圖1圖2,一種油田控制柜用雙向單葉輪冷卻通風機,包括葉輪1、進風口2、安裝板組件3、蝸殼4和電動機5組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該雙向單葉輪冷卻通風機設計為雙向進風結構,即在該雙向單葉輪冷卻通風機的安裝板組件3上設有相同結構的兩個葉輪、兩個進風口和兩個蝸殼且各自分別置于電動機5兩端;
所述葉輪1為兩個相同結構的左葉輪6和右葉輪7,其葉輪由前輪盤8、后輪盤9、葉片10和輪轂11組成,兩個葉輪的后輪盤9各自分別與電動機5左、右軸套裝并通過各自的輪轂11緊固,兩個葉輪分別設置在各自的蝸殼4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株洲聯誠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未經株洲聯誠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20065200.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