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執手用復位、定位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0920060375.1 | 申請日: | 2009-07-0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447940U | 公開(公告)日: | 2010-05-05 |
| 發明(設計)人: | 陳力 | 申請(專利權)人: | 陳力 |
| 主分類號: | E05B9/08 | 分類號: | E05B9/08;E05B3/00 |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科創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1 | 代理人: | 丁湘俊 |
| 地址: | 528415 廣東省中山市小***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執手用 復位 定位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在鎖面板上增加的一個部件,特別涉及到一種執手用復位、定位裝置,屬五金鎖具制造技術。
背景技術:
帶前、后執手的鎖具種類是相當多的,一般情況時,執手平行安裝在鎖體面板上。用手旋動執手(順時針方向)帶動方芯,會將斜舌縮進鎖體里來,將鎖體開啟,把門打開,當斜舌在斜舌彈簧力的作用下,重新將斜舌從鎖體里彈出,同樣會旋轉帶動方芯,重新將執手復位(逆時針方向運轉)。當一個鎖體使用較長時間后,因內部的零件磨損使間隙加大,這樣會出現執手下垂的現象,即執手柄不在水平線上,這樣有損美觀。更有的情況是執手的內端面與鎖面板之間的軸向間隙增大后也會有松動現象,使執手與面板和鎖體結合不牢固,也不美觀,使用也覺得不爽快。因此,克服執手下垂以及松動現象是鎖具制造業需要面對的問題,本實用新型就是這樣一種形勢下,開展對執手鎖的弊病、弱點進行研究,從而應運而生的。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執手用復位、定位裝置,它是在鎖面板執手孔的端面周邊裝配鋼珠和彈簧,同時在執手的執手插頭上連接復位圈、復位圈墊片等部件使執手被鋼珠和彈簧頂緊而貼合在鎖面板上,可使執手不會下垂,而能有效地消除執手的端面與鎖面板之間的軸向間隙,并在旋動執手時有效地定位,手感特別強烈.本實用新型解決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是這樣的,發明人構思要想克服執手在使用過程中出現的弊病,其關鍵是要在鎖面板內有一種固定的拉力拉住執手而讓它與鎖面板之間不產生間隙,也不會下垂,且又需要執手能正常靈活的旋轉,發明人致力于從彈珠的旋轉本能和彈簧的伸縮特性中得到靈感,把二者有機地裝配到鎖面板的后端,達到了預期的目的.本實用新型包括鎖體、鎖體方芯、前執手、后執手、執手插頭、執手墊圈、鎖面板、執手調節墊片及軸用彈性擋圈,它的第一個結構特點是在鎖面板的執手孔的端面周邊設置若干個凹孔,在凹孔里連接鋼珠,在鋼珠上連接復位圈,在復位圈端面的彈簧孔里連接頂接彈簧,在復位圈的端面上連接復位圈墊片;所述的復位圈為扁圓柱體,中部有插孔,插孔的內周上有對稱的“凵”形凸頭,插孔的端面上有彈簧孔;所述的復位圈墊片上有內孔,在內孔的內周有對稱的“凵”形凸片.它的第二個結構特點是在前、后執手前端有執手插頭,在執手插頭兩側對稱地有“凵”形槽口、中部有方形孔;執手插頭上連接執手墊圈、執手插頭穿過鎖面板的執手孔連接復位圈及復位圈墊片,復位圈上的“凵”形凸頭和復位圈墊片上的“凵”形凸片均鑲嵌在執手插頭的“凵”形槽口里;在執手插頭的復位圈墊片上繼續連接執手調節墊片和軸用彈性擋圈,上述部件緊緊連接在執手插頭上.它的第三個結構特點是鎖體方芯一端連接在前執手的執手插頭的方孔里、中部連接在鎖體上、另一端連接在后執手的執手插頭的方孔里.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如下:(一)設計新穎、結構合理、組裝緊湊、性能穩定;(二)能有效地消除執手的端面與鎖面板表面之間的軸向間隙,結合牢靠,執手不會下垂;(三)執手可任意在水平或垂直方向的90°方向精確復位一次,十分方便;(四)執手復位鋼珠定位時對使用人的手感強烈,有一種爽快的感覺.
附圖說明:
下面根據附圖說明和具體實施方式來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結構。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剖視主視圖;
附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組裝分解圖;
附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部件鎖面板的主視圖;
附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部件復位圈的主視圖;
附圖5為附圖4的仰視圖;
附圖6為附圖4的立體圖;
附圖7為本實用新型的部件復位圈墊片的主視圖;
附圖8為附圖7的仰視圖;
附圖9為附圖7的立體圖。
附圖中:1、鎖體,2、鎖體方芯,3、前執手,4、后執手,5、執手插頭,5-1、“凵”形槽口,5-2、方形孔,6、執手墊圈,7、鎖面板,8、執手調節墊片,9、軸用彈性擋圈,7-1、執手孔,10、凹孔,11、鋼珠,12、復位圈,12-1、彈簧孔,12-2、插孔,12-3、“凵”形凸頭,13、頂接彈簧,14、復位圈墊片,14-1、復位圈墊片內孔,14-2、“凵”形凸片。
具體實施方式:
按照附圖制作本實用新型各部件,并按附圖2的排列順序進行組裝,獲得本實用新型.這里特別需要講述的是在鎖面板7的執手孔7-1的周邊鉆鑿2-4個凹孔10,以裝配鋼珠11之用.復位圈12為扁圓柱體,中部為插孔12-2,插孔12-2的內周上有一對對稱的“凵”形凸頭12-3,插孔12-2的端面周邊有2-4個彈簧孔12-1.另一個部件復位圈墊片14為圓形板,中部有內孔14-1,內孔14-1的內周上也有一對對稱的“凵”形凸頭12-3.還有鋼珠11和頂接彈簧13.這是本實用新型重要的五個部件,構成本實用新型的發明點.它的組裝順序如下(參看附圖2):在后執手4的執手插頭5上先連接執手墊圈6,然后把執手插頭5送入鎖面板7的執手孔7-1里.在鎖面板7的上、下兩個凹孔10里各放置鋼珠11一顆,然后把復位圈12壓接上去,這時鋼珠11會進入復位圈12的上、下兩個彈簧孔12-1里,而復位圈12的兩個對稱的“凵”形凸頭12-3正好插到執手插頭5兩側的“凵”形槽口5-1中.然后把頂接彈簧13兩個分別送入到復位圈12的上、下的彈簧孔12-1里,頂接彈簧13貼住在鋼珠11上.然后再把復位圈墊片14壓接在復位圈12上,這時復位圈墊片14的內側兩對稱的“凵”形凸片14-2也壓入在執手插頭5的“凵”形槽口5-1里,如是兩個頂壓彈簧13被復位圈墊片14封閉住,不會彈跳出來.最后在執手插頭5上連接執手調節墊片8和軸用彈性擋圈9,這樣就把后執手4緊緊連接在鎖面板7上.在執手插頭5中部的方形孔5-2里連接鎖體方芯2,在鎖體方芯2的中部貫穿連接鎖體1.同理在鎖體方芯2的另一端連接前執手3和其它組合部件,本實用新型即裝配成功了,如附圖1所示.下面我們來看實際操作.當人們用手來旋動前、后執手時,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當前執手3順時針方向旋動90°時,連接在執手插頭5上的各個部件也跟著旋動,這時原在鎖面板7上、下凹孔10里的彈珠11會滾動到左、右兩個凹孔10里.當前執手3逆時針反向回位時,在執手插頭5的各個部件也跟著上升,這時在鎖面板7左、右兩個凹孔10里的彈珠11重新滾動到上、下兩個凹孔里.由于這些部件的有機配合,使得人們在旋轉執手到鋼珠定位在凹孔時手感強烈,有一種很爽快的感覺,更具人性化特征;同時由于鋼珠和頂接彈簧的滾動和彈力作用,它有效地消除了執手端面和鎖面板表面之間的軸向間隙,使執手和鎖面板結合牢靠,執手不會下垂,使鎖具更具美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陳力,未經陳力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20060375.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帶腳彎頭
- 下一篇:一種風力發電機機艙罩的采光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