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羅馬簾之拉繩自動脫扣結構無效
| 申請號: | 200920051790.0 | 申請日: | 2009-02-2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445316U | 公開(公告)日: | 2010-05-05 |
| 發明(設計)人: | 林宗福 | 申請(專利權)人: | 林宗福 |
| 主分類號: | A47H23/00 | 分類號: | A47H23/00;A47H23/01;A47H3/06 |
| 代理公司: | 東莞市創益專利事務所 44249 | 代理人: | 李衛平 |
| 地址: | 523660 廣東省東莞***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羅馬 拉繩 自動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技術領域,特指一種羅馬簾。
背景技術:
羅馬簾,以其特有的美感,深受人們的喜歡;目前廣泛應用于人們的生活當中。習知,羅馬簾是通過一拉繩收拉提起,達到簾體的上收;而簾體后側面的拉繩為裸露形態,這種結構導致該拉繩部分從上軌上的拉繩制動器到拉繩最下端的固定位之間形成至少一個繩套結構,繩套極易發生套絞事件,且缺少自動解套之功能;據悉,在國外曾經發生過繩套絞住小孩,造成意外傷亡事件,存在極大地安全隱患。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羅馬簾之拉繩自動脫扣結構,可實現自動解套,避免套鎖事件,提升羅馬簾的使用安全性。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羅馬簾之拉繩自動脫扣結構,包括簾體、下軌及拉繩,下軌固定于簾體下端,拉繩通過活動扣多點定位于簾體和/或下軌上,以達成提拉下軌及簾體上收。
上述活動扣為一按扣形式,其母座固定在簾體及下軌上,公扣則對應固定在拉繩上,以公扣扣接于母座而實現拉繩與簾體及下軌連接。
上述活動扣也可為一夾子形式,夾子夾設于簾體及下軌的相應夾位上,而拉繩則穿設于夾子上的穿孔,且拉繩的相應端卡在最下層的夾子穿孔底側;拉繩的相應端以打結或附加卡塊之形式卡在最下層的夾子穿孔底側。
所述夾子為一帶有可漲收夾口的塑膠件。
與現有技術對比,本實用新型的拉繩通過活動扣多點定位于簾體和/或下軌上,活動扣具有受一定外力時自動解扣的功能,從而實現拉繩自動脫扣,解除繩套套絞,防止意外事故發生,提升羅馬簾的使用安全性。
附圖說明: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其一實施方式結構示意圖;
附圖2為本實用新型其二實施方式結構示意圖;
附圖3為圖2之結構動作示意圖;
附圖4為本實用新型其三實施方式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審查委員對本實用新型之目的、特征及功能有更進一步的了解,茲舉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下:
請參閱圖1~4所示,本實用新型主要包括簾體1、下軌2及拉繩3,下軌2固定于簾體下端,可為附加結構或為與簾體一體式的結構體系.拉繩3一端垂放在簾體的側邊,以供使用者拉動,而拉繩另一端穿過簾體上端的拉繩制動器后在簾體后側面向下引伸,并通過活動扣4多點定位于簾體和/或下軌上,以達成提拉下軌及簾體上收.
參閱圖1所示,活動扣4為一按扣形式,其母座41固定在簾體1及下軌2上,公扣42則對應固定在拉繩3上,以公扣42扣接于母座41而實現拉繩與簾體及下軌連接。利用公扣42和母座41活動扣接的特性,當拉繩受到一定外力作用時,相應點位上的公扣42和母座41則自動分離,如拉繩套絞小孩時,小孩可通過掙扎力將公扣42和母座41分離,從而解除套鎖,恢復安全,即可有效避免意外事故發生,提升羅馬簾的使用安全性。
活動扣4為按扣形式,不僅結構簡單,制作容易,在操作時還可多方向操作,沒有方向條件約束,利于解扣,實用性相當強。
參閱圖2、3、4所示,活動扣4也可為一夾子形式,夾子4夾設于簾體的相應夾位11上(圖中沒有示出下軌的夾位),而拉繩3則穿設于夾子上的穿孔43,且拉繩的相應端卡在最下層的夾子穿孔底側。圖2、3中的拉繩相應端以打結形式卡在最下層的夾子穿孔底側,而圖4中的拉繩相應端以附加卡塊之形式卡在最下層的夾子穿孔底側,卡塊5可設計為多種形狀的珠子形式。本實施例中,夾子4為一帶有可漲收夾口的塑膠件,注塑成型,結構簡單,加工方便。
圖中,簾體的相應夾位11為橫設在簾體后側面上的筋條,在豎直方向分層設置,夾子4對應筋條夾設,拉繩依次穿設夾子上的穿孔43,并給予卡接,即可實現拉繩與簾體和/或下軌連接。當拉繩受到一定外力作用時,相應點位上的夾子可利用其夾口的漲收特性自動脫離夾持,如拉繩套絞小孩時,小孩可通過掙扎力可將相應夾子掙脫,從而解除套鎖,恢復安全,即可有效避免意外事故發生,提升羅馬簾的使用安全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林宗福,未經林宗福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2005179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