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電動機制動器固定圈無效
| 申請號: | 200920043075.2 | 申請日: | 2009-07-0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438685U | 公開(公告)日: | 2010-04-14 |
| 發明(設計)人: | 王秀偉;蔡永金;樂金禪;杜苗苗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科博磁電有限公司;南京勝田電子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2P3/04 | 分類號: | H02P3/04 |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黃明哲 |
| 地址: | 211212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動機 制動器 固定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動機的制動器的安裝固定裝置,特別是一種伺服電動機的失電制動器的安裝固定裝置,為一種電動機制動器固定圈。
背景技術
目前,電動機內置式制動器的安裝方法,都是將制動器固定在電動機的后端蓋或前端蓋內。這種安裝方法是要在電動機設計時,就將電動機的端蓋設計成可以安裝制動器的端蓋。而目前大多數電動機在設計時,并沒有考慮安裝制動器。隨著帶制動器電動機在自動控制領域的廣泛應用,很多電動機如果要加裝制動器,制動器就沒法順利安裝。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問題是:現有不帶制動器的電動機設計時往往沒有考慮安裝制動器,后期加裝制動器時不能順利安裝,需要一種結構簡單、安裝方便的電動機制動器輔助安裝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電動機制動器固定圈,包括圈底和圈壁,圈底與圈壁的連接呈L型;圈底設有內孔,圈底呈扁平環狀,圈壁外圓面為圓柱面,圈壁內圓面為圓錐面,與圈底連接處的內圓面直徑最小,圈壁上設有至少3個槽口,所述槽口均勻分布在圈壁上,每個槽口均由圈壁頂部開至圈壁底部,將圈壁均勻分割;圈底對應槽口的位置設有伸縮縫組,每組伸縮縫組包括兩條伸縮縫,一條由槽口開向圈底內孔,一條由圈底內孔開向槽口,各伸縮縫均不截斷圈底;圈底設有螺紋固定孔,用于與制動器固定。
本實用新型一優選方案為圈底環寬5-10mm,各伸縮縫寬≤0.5mm,伸縮縫頂端封口距離圈底邊緣2-3mm,同一組的伸縮縫之間距離2-3mm。
各伸縮縫的頂端封口處為圓孔結構,圓孔直徑為伸縮縫寬度的1.5-2倍。
本實用新型圈底和圈壁為一體結構,圈壁外圓面與電動機機殼間隙配合,公差e6,內圓面直徑最小值<制動器外殼直徑<內圓面直徑最大值,圈底設有3個螺紋固定孔,螺紋固定孔與各組伸縮縫組均勻分布在圈底上。
本實用新型使用時設置在電動機機殼內,與制動器套接,設計的伸縮縫使得電動機制動器固定圈的外徑可擴大,伸縮縫頂端封口處為圓孔結構,圓孔的作用是消除伸縮縫的應力,防止圈底斷裂。圈底的螺紋孔用于固定制動器。將本實用新型內錐面套在制動器的外圓上,螺紋孔與制動器上的安裝孔對齊,螺釘旋入螺紋孔內,再整體裝入電動機機殼內,擰緊螺釘,由于內圓面直徑最小值<制動器外殼直徑<內圓面直徑最大值,制動器迫使本實用新型固定圈擴張,進而與電動機機殼壓緊,制動器就能牢固的固定在電動機內。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結構簡單、安裝方便,制動器通過本實用新型與電動機固定,電動機與制動器均不需要針對安裝而作特別設計,尤其對原先不帶制動器的電動機,后期加裝制動器時可以順利安裝,方便快捷,固定效果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剖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安裝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但本實用新型不限于所給出的例子。
如圖1和圖2所示,電動機制動器固定圈,包括圈底1和圈壁2,圈底1和圈壁2為一體結構,圈底1與圈壁2的連接呈L型;圈底1設有內孔3,呈扁平環狀,圈壁2外圓面為圓柱面,圈壁2內圓面為圓錐面,與圈底1連接處的內圓面直徑最小,圈壁2上設有至少3個槽口4,所述槽口4均勻分布在圈壁2上,每個槽口4均由圈壁2頂部開至圈壁2底部,將圈壁2均勻分割;圈底1對應槽口4的位置設有伸縮縫組,伸縮縫組包括兩條伸縮縫5,一條由槽口4開向圈底內孔3,一條由圈底內孔3開向槽口4,各伸縮縫5均不截斷環狀圈底1;圈底1設有3個螺紋固定孔6,用于與制動器固定,螺紋固定孔6與各伸縮縫組均勻分布在圈底1上。
本實用新型一優選方案為圈底1環寬5-10mm,各伸縮縫5寬≤0.5mm,頂部封口距離圈底1邊緣2-3mm,同一組的伸縮縫5之間距離2-3mm。各伸縮縫5的頂端封口處為圓孔結構51,圓孔直徑為伸縮縫5寬度的1.5-2倍。
本實用新型可采用鋼材材質制造,設置在電動機機殼內,與制動器套接,設置在電動機機殼內時,圈壁2的外援面與電動機機殼間隙配合,公差e6,內圓面直徑最小值<制動器外殼直徑<內圓面直徑最大值。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科博磁電有限公司;南京勝田電子有限公司,未經南京科博磁電有限公司;南京勝田電子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20043075.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雙喇叭手機
- 下一篇:一種彈簧克服凸模自重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