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基于MEMS微冷卻裝置散熱的大功率LED燈具無效
| 申請號: | 200920042414.5 | 申請日: | 2009-06-1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412805Y | 公開(公告)日: | 2010-02-24 |
| 發明(設計)人: | 朱紀軍;洪思忠;樊世才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名家匯電器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1V29/00 | 分類號: | F21V29/00;F21Y101/02 |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華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 代理人: | 瞿網蘭 |
| 地址: | 213144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mems 冷卻 裝置 散熱 大功率 led 燈具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大功率LED燈具,尤其是一種將微流體控制技術、微機電系統、微熱交換技術與LED燈具制造技術綜合的大功率LED燈具的設計和制造工藝,它屬于微細制造、表面改性技術和微光學技術相交叉的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基于MEMS微冷卻裝置散熱的大功率LED燈具。
背景技術
隨著氮化鎵基第三代半導體的興起,藍色和白色發光二極管的研究成功,半導體照明帶來了人類照明史上的又一次飛躍。與白熾燈和熒光燈相比,LED以其體積小、全固態、長壽命、環保、省電等一系列優點,成為新一代環保型照明光源的主要發展方向之一,也是21世紀最具發展前景的高技術領域之一。各國政府高度重視,紛紛出臺國家計劃,投入巨資加以發展。
直接使用藍色芯片激發YAG熒光粉發出白光的照明產品稱之為半導體照明產品。白色LED照明產品與傳統的白熾燈相比可節電80%-90%;而壽命可達8-10萬小時,是白熾燈的10倍以上,具有節能環保、發光體積小、可靠性高且壽命長等顯著的優點,是二十一世紀的最具競爭力的綠色光源產品。隨著半導體技術的飛速發展,目前大功率LED照明技術已出現可以初步替代各種傳統照明光源產品之趨勢,美日韓及歐洲等國家和地區均已將之列入國家重點發展計劃,有針對性地進行研究和開發。路燈照明是除家庭照明市場以外的第二大照明市場,但電能的消耗卻是最大的,所以如何將大功率LED的各種優點運用于該領域,從而大幅度降低使用及維護成本、延長壽命、節約能源成為非常重要的課題。2000年以來半導體LED照明技術發展非常迅速,目前白光LED發光效率已經達到40-60lm/W左右,在一些特殊照明領域已經有非常廣泛的應用。但在單顆高功率、高亮度方面還沒有明顯的突破,在光通量需要非常高的路燈領域基本還是采用將1w或3w的LED通過組合排列的方式來實現光通量的提升,但隨之而來在散熱方面將帶來非常多的問題。
20世紀末,Lumileds?Lighting公司封裝出第一個瓦級大功率LED,使LED的功率從幾十毫瓦躍超過1000mW,單個LED器件的光通量也從不到一個lm飛躍達到十幾個lm。目前,高亮度白光LED在實驗室中已經達到100lm/W的水平,50lm/W的大功率白光LED也進入商業化。對于W級(≥1W)高功率LED而言,目前的電光轉換效率約為15%,剩余的85%轉化為熱能,而芯片尺寸僅為1mm×1mm~215mm×215mm,也就是說芯片的功率密度很大,如何提高大功率LED的散熱能力,是LED器件封裝和器件應用設計要解決的核心問題。
發光二極管是一種注入電致發光器件,由III2?V族化合物制成。在外加電場作用下,電子與空穴的輻射復合而發生的電致作用將能量的10%~15%轉化為光能,而無輻射復合產生的晶格振蕩將其余85%~90%的能量轉化為熱能。與傳統的照明器件不同,白光LED的發光光譜中不包含紅外部分,所以其熱量不能依靠輻射釋放。
對于單個LED而言,如果熱量集中在尺寸很小的芯片內而不能有效散出,則會導致芯片溫度升高,引起熱應力的非均勻分布、芯片發光效率和熒光粉激射效率下降。研究表明,當溫度超過一定值,器件的失效率將呈指數規律上升,元件溫度每上升2℃,可靠性下降10%。為了保證器件的壽命,一般要求pn結結溫在110℃以下。隨著pn結的溫升,白光LED器件的發光波長將發生紅移。統計資料表明,在100℃的溫度下,波長可以紅移4~9nm,從而導致YAG熒光粉吸收率下降,總的發光強度會減少,白光色度變差。在室溫附近,溫度每升高1℃,LED的發光強度會相應地減少1%左右。當多個LED密集排列組成白光照明系統時,熱量的耗散問題更嚴重。因此解決散熱問題已成為功率型LED應用的先決條件。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名家匯電器有限公司,未經江蘇名家匯電器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20042414.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