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移動式平臺無效
| 申請號: | 200920041969.8 | 申請日: | 2009-03-2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526043U | 公開(公告)日: | 2010-07-14 |
| 發明(設計)人: | 薛繼遠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通蛟龍重工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2B17/00 | 分類號: | E02B17/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經緯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張惠忠 |
| 地址: | 226361 ***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移動式 平臺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種移動式平臺,尤其是一種用于海事作業的移動式平臺。
背景技術
目前,移動式平臺廣泛地應用于海底石油與天然氣勘探過程中,其一般包括平臺主體、用于支撐平臺主體的樁腿以及可驅動平臺主體沿樁腿升降的升降驅動系統,所述平臺主體包括甲板以及外板,作業時,樁腿著底,平臺在升降系統的作用下沿樁腿升離海面一定高度;遷移時,把平臺主體降至水面,樁腿升起,平臺就像駁船,可由拖輪把它拖移到新的井位,另外甲板形狀可以是三角形、矩形或五邊形,而底邊板形狀則一般與甲板形狀對應,因此,目前的平臺主體一般呈箱型或者工型,在運移過程中極為不靈活,而且對于三角形甲板,其前行端面較寬,而尾端較窄,因此,運移時阻力較大,非常不方便。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移動式平臺,其通過改變平臺主體中前行端外板的形狀,從而有效地避免克服現有技術中移動式平臺在遷移過程中因阻力較大遷移極為不靈活的現象,同時極大地方便移動式平臺的遷移。
為實現以上的技術目的,本實用新型將采用以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移動式平臺,包括平臺主體、用于支撐平臺主體的樁腿以及可驅動平臺主體沿樁腿升降的升降驅動裝置,所述平臺主體包括甲板和外板,所述平臺主體靠近前行端的第一側外板和第二側外板分別向內收縮。
所述外板前行端面與船頭形狀一致。
所述外板前行端面比外板后端面窄,且平臺主體尾端設置兩個以上的螺旋推進裝置。
所述平臺主體前端設置一個螺旋推進裝置,而尾端則設置三個螺旋推進裝置
根據以上的技術方案,可以實現以下的有益效果:
1.由于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移動式平臺,其平臺主體遷移方向前行端兩側的第一側外板和第二側外板分別向內收縮,因此,相比較現有技術而言,本實用新型前行端面顯然較窄,在大海中遷移時將會極大地降低移動阻力,方便本實用新型靈活地在大海中不同位點進行海事作業。
2.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外板前行端面與船頭形狀一致,則可以較大程度地降低平臺主體在大海中遷移的阻力,方便本實用新型在不同位點進行轉移。
3.本實用新型針對外板的特定形狀,在平臺主體前端設置一個螺旋推進裝置,而在其尾端分別設置三個螺旋推進裝置,從而可使本實用新型在遷移過程中的平穩性以及有效地加快其遷移速度。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詳盡的說明。
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移動式平臺,包括平臺主體、用于支撐平臺主體的樁腿3以及可驅動平臺主體沿樁腿升降的升降驅動裝置,所述平臺主體包括甲板2和外板4,且平臺主體靠近前行端6的第一側外板41和第二側外板42分別向內收縮,從而可以使得本實用新型的外板4呈箭頭狀,即其前行端6與船頭形狀類似或者一致,則前行端面6較窄;另外,本實用新型在平臺主體尾端設置直升機平臺1用于放置直升機,且由于本實用新型結構前行端6比尾端窄,因此,將在前行端6設置一個螺旋推進裝置7,而在尾端安裝兩個以上的螺旋推進裝置7,本實用新型在尾端安裝的螺旋推進裝置7是三個,從而有效地保證本實用新型的遷移速度,另外所述樁腿3上設置有支撐鉆塔的移動式懸臂梁5。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技術方案并不局限于該實施例,對于一般需要在海面上進行遷移的平臺主體皆可使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技術方案,比如坐底式平臺、浮動式平臺等。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通蛟龍重工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未經南通蛟龍重工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20041969.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