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現澆混凝土接茬板有效
| 申請號: | 200920041615.3 | 申請日: | 2009-03-2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448115U | 公開(公告)日: | 2010-05-05 |
| 發明(設計)人: | 楊維好;黃家會;張濤;李海鵬;任彥龍;楊志江;韓濤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礦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E21D11/08 | 分類號: | E21D11/08 |
| 代理公司: | 南京經緯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唐惠芬 |
| 地址: | 221116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混凝土 接茬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現澆混凝土接茬板,尤其適用于現澆混凝土井壁、隧道襯砌、巷道支護等的接茬縫防水密封。
背景技術
在地下工程中,新、老混凝土的接縫往往是滲漏水的主要通道之一,也是一個力學弱面。為了提高新、老混凝土接合部的力學強度與密封性能,已有的方式是:(1)采用界面劑;(2)將混凝土接合面鑿毛或開槽,增加接觸面;(3)設置橫跨接縫的止水帶。實踐表明:這些方法要么工藝復雜,費時費力;要么效果不理想。特別是在水壓較大的深部地層中,現澆混凝土井壁(或隧道襯砌,或巷道支護等)的接茬縫防水密封問題至今未能很好地解決。因此有必要尋求一種有效的、便于現場施工的現澆混凝土接茬技術。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已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易施工,密封性強,防滲漏效果好的現澆混凝土接茬板。
本實用新型的現澆混凝土的接茬板,所述接茬板為鋪設在間斷施工的現澆混凝土接茬縫之間、其橫斷面為斜杠形、一字形、豎杠形、左直角形、右直角形、左T形、右T形、折線形或波紋形的環形板或方形板;所述的接茬板用金屬、塑料或纖維制成。
有益效果:由于在混凝土接茬處放置了接茬板,使前、后不同時段澆注的混凝土與接茬板的兩個側表面粘結在一起,不但提高了粘結強度和密實性,而且增大了接茬處的強度,有效防止了混凝土接茬處的滲水。適用于巖土工程中,尤其適用于現澆混凝土井壁、隧道襯砌、巷道支護等的接茬縫防水密封,其結構簡單,施工工藝合理,操作方便,接茬縫密封性強,防滲漏效果好,具有廣泛的實用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一結構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二結構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三結構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四結構圖。
圖中:1-上混凝土段,2-接茬板,3-下混凝土段,4-接茬縫,5-周圍巖土,β-設計角度。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中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描述:
實施例一、圖1所示,接茬板2為鋪設在現澆混凝土接茬縫4之間、其斷面為斜杠形的環形板或方形板,接茬板2采用金屬、塑料或纖維制成。
施工方法:隨掘進逐段施工,當現場施工掘進出一個施工段后,將預制好的接茬板弧段運至工作面,組裝連接成整體環形或方形接茬板2;將接茬板2按照設計角度β(0≤β≤180°)和位置(0≤a≤b≤δ)固定在該施工段的底端;a為接茬板內緣與混凝土段內緣的距離,b為接茬板外緣與混凝土段內緣的距離,c為接茬板的長度,δ為混凝土段厚度。支模后向模板與周圍巖土5之間澆注混凝土,形成上混凝土段1,使上混凝土段1與接茬板2之間緊密結合無孔隙;開挖下一施工段,將接茬板2按照設計角度β(0≤β≤180°)和位置(0≤a≤b≤δ)固定在該段高的底端;支模后向模板與周圍巖土5之間澆注混凝土,形成下混凝土段3,使下混凝土段3的上端面與接茬板2的下端面之間緊密結合,同時下混凝土段3的下端面與下段高的接茬板2的上端面緊密結合;重復上述步驟,直至完成工程掘砌。α、γ為接茬縫角度,均可在0°~90°范圍內變化。
實施例二、圖2所示,接茬板2為金屬、塑料或纖維制成的斷面為豎杠形的環形板或方形板。施工過程與實施例一相同,略。將斷面為豎杠形的接茬板2按照設計角度β(β=90°)和位置(a=b=δ)分段施工的上混凝土段1和下混凝土段3傾斜接茬縫底部;接茬板2與上混凝土段1和下混凝土段3外側壁嚴密結合,δ為混凝土段的厚度。上混凝土段1和下混凝土段3結合部的α、γ均可在0°~90°范圍內變化,
實施例三、圖3所示,接茬板2為金屬、塑料或纖維制成的斷面為折線形的環形板或方形板。施工過程與實施例一相同,略。將接茬板2按照第一設計角度β1(0≤β1≤180°)、第二設計角度β2(0≤(β2≤180°)和位置(0≤a<b<δ,0<c<δ)固定在該施工段的底端;支模后向模板與周圍巖土5之間澆注混凝土,形成上混凝土段1,使上混凝土段1與接茬板2之間緊密結合無孔隙。
實施例四、圖4所示,接茬板2為金屬、塑料或纖維制成的斷面為右T形的環形板或方形板。施工過程與實施例一相同,略。將接茬板2按照第一設計角度β1(0≤β1≤180°)、第二設計角度β2(β2=90°)和位置固定在該施工段的底端;支模后向模板與周圍巖土5之間澆注混凝土,形成上混凝土段1,使上混凝土段1與接茬板2之間緊密結合無孔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礦業大學,未經中國礦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20041615.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尾砂泄水裝置
- 下一篇:隧道內壁緊固鋪裝瓷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