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重載雙切滾刀有效
| 申請號: | 200920034057.8 | 申請日: | 2009-07-3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446246U | 公開(公告)日: | 2010-05-05 |
| 發明(設計)人: | 張晶;王小雷 | 申請(專利權)人: | 漢江工具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3B27/00 | 分類號: | B23B27/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723002 陜西省漢***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重載 雙切滾刀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機械加工用的刀具,具體涉及的是一種重載雙切滾刀。
技術背景
重載雙切滾刀的特點是在切削工件時進刀量大,切削速度快。同時它所產生的鐵屑量和切削熱自然也就大。如何能使刀刃處的切削熱盡快散去,保持切削速度持續快速,這是截止目前工件加工企業和刀具生產企業尚未解決的一大難題。通常情況下,降低刀刃溫度的方法和途徑主要通過加快切削液的流淌速度和盡快排除鐵屑。實際上,通過加快切削液的流淌速度并不能帶走太多的切削熱,也就是說,這種方法不會產生明顯效果;盡快排除鐵屑才是最佳途徑,因為切下的鐵屑帶有約80%的切削熱量。因此,如何使鐵屑排除順暢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點。現有的重載雙切滾刀在切削過程中切削面大,形成的鐵屑是大塊的、較長的,這就必然使得排屑無法順暢、快速,也就自然使刀刃處的熱量堆積,溫度快速升高,致使滾刀刃口的磨損加快,刀具極易損壞。為了延緩刀刃的磨損,無奈之下只好降低切削速度,通常是按機床額定運轉速度的60%控制切削速度,這就造成效率低下。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重載雙切滾刀構造上的不足,提出一種排屑順暢、快速的重載雙切滾刀,這種滾刀能夠按機床額定速度進行快速切削,而且刀具壽命長。
實現上述目的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重載雙切滾刀,包括沿滾刀螺旋線方向有序排列的主齒和副齒,其特征是在每個主齒頂部,偏離頂端的阿基米德螺線左側1-2mm處設置有一個溝槽——分屑溝,該溝槽的中心線與主齒頂端的阿基米德螺線平行,槽深1-2mm,槽口寬度為2-3mm,槽底R1-2mm,敞口角度8-12°;每個副齒頂部,偏離頂端的阿基米德螺線右側1-2mm處也設置有一個溝槽——分屑溝,該溝槽的中心線與副齒頂端的阿基米德螺線平行,主、副齒上的分屑溝斷面形狀形同。
分屑溝的存在,相當于把每個主、副齒的刃口端面一分為二,形成兩倍迎面刃口,而每個迎面刃口寬度變小。當滾刀切削工件時,同樣的進刀量,被切下的鐵屑只有小塊的,根本不會有大塊鐵屑產生,這種小塊的鐵屑很容易被高速旋轉的滾刀甩出,因此,滾刀齒部不會積存切削熱。本實用新型重載雙切滾刀從根本上解決了切削過程中的排屑難題,能使滾刀按機床額定速度進行快速切削,而且刃口磨損量減小,刀具使用壽命延長。實踐證明,本實用新型重載雙切滾刀能使切削效率至少提高30%。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重載雙切滾刀的正面形狀和構造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重載雙切滾刀的端面示意圖。
圖3是圖1中I部滾刀主齒前刃面形狀放大圖。
圖4是圖1中II部滾刀副齒前刃面形狀放大圖。
圖中:1.主齒,2.副齒,3.主齒前刃面分屑溝,4.副齒前刃面分屑溝,5.齒頂阿基米德螺線。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本實用新型重載雙切滾刀上的主齒前刃面分屑溝3和副齒前刃面分屑溝4分別位于每個主齒1和每個副齒2的端面上,分屑溝3的確切位置是在偏離主齒頂端的阿基米德螺線5左側1-2mm處,如圖3所示;分屑溝4的確切位置是在偏離副齒頂端的阿基米德螺線5右側1-2mm處,如圖4所示。
如圖1和圖2所示,分屑溝3和分屑溝4的中心線與齒頂端的阿基米德螺線5是平行的。
如圖3和圖4所示,分屑溝3和分屑溝4的斷面形近似于圓弧形空缺。對于一個直徑為190mm的滾刀,其分屑溝最佳指標應為:槽深1.5mm;槽口寬度2.5mm;槽底R1mm;敞口角度1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漢江工具有限責任公司,未經漢江工具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20034057.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可旋轉的針雕機紋字機構
- 下一篇:一種盛放物證或物樣的袋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