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新型接觸線終端錨固線夾有效
| 申請號: | 200920032816.7 | 申請日: | 2009-04-1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415625Y | 公開(公告)日: | 2010-03-03 |
| 發明(設計)人: | 閆軍芳;王作詳;韓寶峰;劉龍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寶雞保德利電氣設備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M1/225 | 分類號: | B60M1/225 |
| 代理公司: | 寶雞市新發明專利事務所 | 代理人: | 李鳳岐 |
| 地址: | 721013陜西省***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新型 接觸 終端 錨固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接觸線終端錨固線夾,屬于電氣化鐵道接觸網零件制造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電氣化鐵道接觸網的接觸線在使用中不可避免地都需要分段下錨或分斷聯接,接觸線終端錨固線夾就是用于接觸線端頭與其他零件聯接的重要零件,終端錨固線夾的性能如何直接影響到整個電氣化接觸網的安全。與本實用新型最接近的現有技術是錐筒(雙耳)螺栓式終端錨固線夾和板型雙耳錐套式終端錨固線夾。錐筒(雙耳)螺栓式終端錨固線夾結構復雜、安裝不方便、制造成本高、環境適應性差;板型雙耳錐套式終端錨固線夾雖生產、安裝、方便,但不適用于大張力、重載荷的線索使用要求。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解決的技術問題:設計一種新型接觸線終端錨固線夾,不但結構簡單,制造周期短,安裝、調試和維修方便,而且能滿足高速、大張力、重載荷線索的使用要求,提高了下錨安裝和分斷聯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使整個電氣化接觸網的安全性能更優越。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一種新型接觸線終端錨固線夾,由雙耳螺栓(1)、套筒(2)、楔套(3)及楔子(4)構成,套筒(2)的底部制有線孔(7),套筒(2)上端的內壁上制有內螺紋,楔套(3)位于套筒(2)內的下部,楔子(4)插裝在楔套(3)內,兩者之間通過錐面配合;雙耳螺栓(1)的下端軸向制有通孔(9),且通過其上的外螺紋旋裝在套筒(2)的上端,雙耳螺栓(1)的上端制有連接孔(8),連接孔(8)上插裝有銷釘(5)。
所述套筒(2)的外壁上制有外六方凸臺(10)。所述雙耳螺栓(1)、套筒(2)采用銅合金鍛壓成型后機加而成,楔套(3)、楔子(4)采用銅合金棒材加工而成。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不但結構簡單,制造周期短,安裝、調試和維修方便,而且能滿足高速、大張力、重載荷線索的使用要求,提高了下錨安裝和分斷聯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使整個電氣化接觸網的安全性能更優越。此外,雙耳螺栓的下端面頂在楔子的大端面上能防止楔子退出,進一步提高了承力索下錨安裝和分斷聯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主視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剖視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楔子的結構主視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楔子的結構俯視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楔子的結構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附圖1、2、3、4、5描述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例。
一種新型接觸線終端錨固線夾,由雙耳螺栓(1)、套筒(2)、楔套(3)及楔子(4)構成,套筒(2)的底部制有線孔(7),套筒(2)上端的內壁上制有內螺紋,楔套(3)位于套筒(2)內的下部,錐形楔子(4)插裝在楔套(3)上的內錐孔中,兩者之間通過錐面配合;雙耳螺栓(1)的下端軸向制有通孔(9),且雙耳螺栓(1)的下端通過其上的外螺紋旋裝在套筒(2)的上端,雙耳螺栓(1)的上端制有連接孔(8),連接孔(8)上插裝有銷釘(5),銷釘(5)上裝有開口銷(6)。
套筒(2)的外壁上制有外六方凸臺(10)。雙耳螺栓(1)、套筒(2)采用銅合金鍛壓成型后機加而成,楔套(3)、楔子(4)采用銅合金棒材加工而成。錐形楔子(4)的內壁上帶有防滑螺紋,軸向均布有4個細小開槽(12),使楔子(4)可以彈性徑向收縮。
使用方法:接觸線(11)穿過套筒(2)底部的線孔(7)和楔套(3)的底孔后,穿過楔子(4)并從其大端穿出,然后把雙耳螺栓(1)的下端旋入套筒(2)的上端,并使接觸線(11)穿過雙耳螺栓的通孔(9)。旋緊雙耳螺栓頂住楔子使其沿軸向移動,楔套(3)與楔子(4)的錐面鍥緊迫使楔子(4)徑向收縮加緊接觸線。最后在連接孔(8)上插裝銷釘(5),在銷釘(5)上穿上開口銷(6),通過銷釘(5)將本實用新型與其他零件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寶雞保德利電氣設備有限責任公司,未經寶雞保德利電氣設備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20032816.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