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橋梁施工小腔體梁可抽拉式內模無效
| 申請號: | 200920032586.4 | 申請日: | 2009-04-1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447869U | 公開(公告)日: | 2010-05-05 |
| 發明(設計)人: | 王亮;池平平;張超民;趙春鋒;蘇紅嶺;陳向軍;馬建會;田占良;帖少偉;張沱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鐵二十一局集團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4G15/00 | 分類號: | E04G15/00;E01D21/00 |
| 代理公司: | 西安集思得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61210 | 代理人: | 張晉吉 |
| 地址: | 712000 陜西省咸陽市渭城***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橋梁 施工 小腔體梁可抽拉式內模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橋梁施工設備,具體是一種小腔體梁可抽拉式內模,屬于道路施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小腔體梁就是預制橋梁梁體內的設計內腔空間狹小的梁,人員進入梁體內部操作空間受限,操作難度大,耗工較大,目前小腔體梁內模采用的是橡膠氣囊或者木模,這兩種方法均存在缺陷,橡膠氣囊在混凝土澆筑時,氣囊容易上浮,頂板混凝土厚度難以保證;采用木模澆筑時,混凝土凝固后拆除難度大,拆除后內模再次組裝時間長,且木內模經一次使用后,再次組裝不會全部完好,所以成本較高,浪費大;另外遺留在梁體內腔的木模,在梁體因溫度變化張拉時或在運營中存在安全隱患。
實用新型內容
為了克服目前小腔體梁內模使用氣囊、木模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小腔體梁可抽拉式內模,以提高小腔體梁內模拆卸的速度,并提高橋梁施工的質量。
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上加強肋與對應的下加強肋分別鉸連,形成一組加強肋,在加強桿上縱向每間隔一定距離焊接一組加強肋,連接桿縱向間隔一定距離分別與加強桿和主拉桿鉸連,形成模板主體框架,在主體框架外緣一周設置面板,加強桿與主拉桿端頭分別焊接吊環,對應的兩個吊環間通過調節桿連接,端頭處一組加強肋通過連接板以螺栓連接。
本實用新型可以適用各種小腔體梁的施工,適用范圍廣,施工效率高,同樣梁體內模可以重復使用,周轉速率高,模板加工簡單,重量輕,操作方便。提高了小腔體梁內模拆卸的速度,再次組裝速度快,并可重復利用,成本低。
附圖說明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主視剖面結構示意圖。
附圖2為附圖1A-A方向的側視剖面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如下:
主拉桿1、加強桿2、連接桿3、面板4、調節桿5、上加強肋6、下加強肋7、連接板8、吊環9。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給出一個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描述:
兩個上加強肋(6)與對應的兩個下加強肋(7)分別鉸連,形成一組加強肋(6、7),在加強桿(2)上縱向每間隔50cm焊接一組加強肋(6、7),每四個連接桿(3)為一組,每組連接桿(3)縱向間隔50cm分別與加強桿(2)和主拉桿(1)鉸連,形成模板主體框架,在主體框架外緣一周設置面板(4),加強桿(2)與主拉桿(1)端頭分別焊接吊環(9),對應的兩個吊環(9)間通過調節桿(5)連接,端頭處一組加強肋(6、7)通過連接板(8)以螺栓連接.
本實用新型將小腔體內模進行分割,多數桿件采用鉸接形式連接,通過調節桿的伸縮使之模板形狀發生變化,從而可以從小腔體內抽拉出來,使用時只需根據內模技術需要制作多種形狀的小腔體內模即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鐵二十一局集團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未經中鐵二十一局集團第三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20032586.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拉式離合器分離軸承拉環
- 下一篇:篩煤機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