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智能蒸汽回收機組無效
| 申請號: | 200920026429.2 | 申請日: | 2009-06-0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443752U | 公開(公告)日: | 2010-04-28 |
| 發明(設計)人: | 王信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王信軍 |
| 主分類號: | F22D11/06 | 分類號: | F22D11/06;F04C18/18 |
| 代理公司: | 濟南舜源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李江 |
| 地址: | 261100 山東省濰坊市寒***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智能 蒸汽 回收 機組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蒸汽回收裝置,具體的說涉及一種將鍋爐蒸汽使用后余汽和冷凝水回收并重新壓入鍋爐內重新使用的智能蒸汽回收機組。
背景技術
在現有工業生產中,一些工藝流程需使用蒸汽,如糧油食品加工、造紙、制藥、釀酒等企業均需要鍋爐生產蒸汽。這些蒸汽使用后,絕大部分水蒸汽被放空,既浪費了水蒸汽的熱能,又造成很大程度的水資源浪費,現有的蒸汽回收設備采用回收蒸汽余汽,并通過蒸汽二次循環來達到使余汽再生和利用,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蒸汽所含熱量和水資源的浪費,目前蒸汽回收設備一般采用電機帶動往復式蒸汽壓縮泵工作,將汽、水混合物加壓后送入鍋爐內,加熱后形成循環供汽,達到余汽回收、節能節水的目的,但是這種回收機結構比較復雜,導致生產成本較高,而且由于中間環節較多,消耗的動力較大,穩定性較差,需要經常調整相互之間的間隙才能保證設備的正常運行,大大降低了蒸汽回收機的徑向載荷。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問題在于克服上述缺點和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生產成本低、徑向載荷大的智能蒸汽回收機組,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智能蒸汽回收機組,包括機頭,該機頭包括一個密閉的齒輪泵殼體,在齒輪泵殼體內安裝有相互嚙合的主動齒輪和從動齒輪,所述主動齒輪與動力驅動裝置傳動連接。
以下是本實用新型對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
主動齒輪和從動齒輪上下排列,主動齒輪和從動齒輪的嚙合部位與齒輪泵殼體之間分別形成前空腔和后空腔。
所述齒輪泵殼體上設有蒸汽進口和蒸汽出口,所述前空腔位于齒輪泵殼體內靠近蒸汽進口的位置、后空腔位于齒輪泵殼體內靠近蒸汽出口的位置。
所述動力驅動裝置包括電機,在電機上安裝有主動皮帶輪,在齒輪泵殼體的外部安裝有與主動齒輪同軸的從動皮帶輪,主動皮帶輪與從動皮帶輪之間通過皮帶傳動。
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上技術方案,工作時,主動齒輪帶動從動齒輪沿著從后空腔向前空腔的方向轉動,此時,在前空腔內由于齒輪脫開使容積逐漸增大,形成真空,從密閉的管道內將汽、水混合物吸入殼體內部,隨著主動齒輪和從動齒輪齒輪的旋轉,充滿在齒槽內部的汽、水混合物帶到后空腔,由于齒輪嚙合,容積逐漸減小把水排擠出去,這樣主動齒輪和從動齒輪齒輪連續不斷的旋轉,連續不斷的從前空腔吸水,從后空腔排水,從而將汽、水混合物連續不斷的壓于鍋爐進行回收利用,大大提高了汽、水混合物的回收效率。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減少了中間驅動環節,使設備的使用性能得到大幅提高,同時提高了穩定性能,大大增強了蒸汽回收機的徑向載荷。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附圖說明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2為附圖1的俯視圖;
附圖3為附圖1的左視圖。
圖中:1-電機;2-皮帶;3-齒輪泵殼體;4-從動齒輪;5-主動齒輪;6-從動皮帶輪;7-主動皮帶輪;8-蒸汽進口;9-蒸汽出口;10-前空腔;11-后空腔;12-機座。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如圖1、圖2所示,一種智能蒸汽回收機組,包括安裝在機座12上的機頭以及與機頭傳動連接的動力驅動裝置,該動力驅動裝置包括一個安裝上在機座12上的電機1,機頭包括一個設有蒸汽進口8和蒸汽出口9的齒輪泵殼體3,在齒輪泵殼體3內安裝有相互嚙合的主動齒輪5和從動齒輪4,主動齒輪5和從動齒輪4嚙合部位與齒輪泵殼體3之間分別形成前空腔10和后空腔11,所述前空腔10位于齒輪泵殼體3內靠近蒸汽進口8的位置、后空腔11位于齒輪泵殼體3內靠近蒸汽出口9的位置,如圖3所示,主動齒輪5和從動齒輪4上下排列,在齒輪泵殼體3的外部安裝有與主動齒輪5同軸的從動皮帶輪6,電機1上安裝有主動皮帶輪7,主動皮帶輪7與從動皮帶輪6之間通過皮帶2傳動,所述主動齒輪5和從動齒輪4的模數m=10、齒數Z=10、齒面寬B=130mm,電機1的轉速為2540轉/分,經過試驗證明,該智能蒸汽回收機組的排量達到60m3/h,遠遠超過普通的蒸汽回收機的排量。
工作時,主動齒輪5帶動從動齒輪4沿著從后空腔11向前空腔10的方向轉動,此時,在前空腔10內由于齒輪脫開使容積逐漸增大,形成真空,從密閉的管道內將汽、水混合物吸入殼體內部,隨著主動齒輪5和從動齒輪4齒輪的旋轉,充滿在齒槽內部的汽、水混合物帶到后空腔11,由于齒輪嚙合,容積逐漸減小把水排擠出去,這樣主動齒輪5和從動齒輪4齒輪連續不斷的旋轉,連續不斷的從前空腔10吸取汽、水混合物,從后空腔11排出,從而將汽、水混合物連續不斷的壓于鍋爐進行回收利用,大大提高了汽、水混合物的回收效率。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王信軍,未經王信軍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20026429.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循環流化床鍋爐放渣管的迷宮式膨脹節
- 下一篇:管路無阻力流量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