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播種機精密排種器無效
| 申請號: | 200920021268.8 | 申請日: | 2009-04-1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378934Y | 公開(公告)日: | 2010-01-13 |
| 發明(設計)人: | 耿端陽;王相友;楊自棟;夏連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A01C7/04 | 分類號: | A01C7/04;A01C7/2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55086山東省淄博市***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播種機 精密 排種器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播種機精密排種器,屬于農業機械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排種器作為精密播種機的核心部件,國家標準對排種過程的單粒率和種子破損都有嚴格的要求;如果出現種子破損,則必然不能保證種子的發芽率;如果出現排種孔不能充種或充種多粒,則會導致漏播或重播問題的出現,不能滿足播種精度要求。
為了保證種子的順利充填并避免對種子的損傷,專利97220446.6將水平圓盤時排種器改為錐盤式結構,改善了種子的充填效果,但是由于種子破損主要發生在刮種和投種階段,所以該結構不能抑制傳統水平圓盤式排種器工作過程對種子的損傷;另外,由于該排種孔為柱形排種孔,所以更不能保證排種孔單粒充孔的需要。本實用新型不僅便于排種孔的充填,而且有利于清除多余的種子,并減少了排種過程對種子損傷,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單孔單粒的精密播種。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專利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克服上述缺陷、減少播種過程種子損傷并保證單粒充種的播種機精密排種器。其技術方案為:
包括種子筒、排種盤、投種板、刮種器和投種器,其中投種板貼緊種子筒底部水平軸承安裝在轉軸上,排種盤位于種子筒內,經鍵水平固定在轉軸上,底部與投種板貼近,排種盤的周圍均勻分布有排種孔,投種板上的投種孔與排種孔位于同一圓周上,刮種器固定在種子筒內壁上,底部貼近排種盤,設有彈簧的投種器安裝在刮種器內,底部壓緊在排種盤設有排種孔的圓周上,其特征在于:排種盤呈圓臺形,刮種器迎向排種盤轉動方向的側面與垂直面呈銳角。
所述的播種機精密排種器,刮種器迎向排種盤轉動方向的側面與經過該側面底邊的垂直面呈銳角。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點:
1、排種盤呈圓臺形,周圍均勻分布有排種孔,這樣不僅保證了種子能自動流向排種盤周圍,而且由于排種盤呈圓臺形,排種孔具有比普通孔更大的開口,單粒充種方便可靠,保證了播種機的精度要求;
2、刮種器與圓臺形排種盤貼近,不僅可以刮去排種孔多余的種子,而且減小了對種子損傷,防止了破損種子的出現。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所示實施例的俯視圖。
圖中:1、種子筒??2、排種盤??3、投種板??4、刮種器??5、投種器??6、轉軸??7、排種孔??8、投種孔??9、彈簧??10、齒輪
具體實施方式
在圖1-2所示的實施例中:投種板3貼緊種子筒1底部水平軸承安裝在轉軸6上,圓臺形排種盤2位于種子筒1內,經鍵水平固定在轉軸6上,底部與投種板3貼近,排種盤2的周圍均勻分布有排種孔7,投種板3上的投種孔8與排種孔7位于同一圓周上,刮種器4固定在種子筒1內壁上,底部貼近排種盤2,刮種器4迎向排種盤2轉動方向的側面與經過該側面底邊的垂直面呈銳角,設有彈簧9的投種器5安裝在刮種器4內,底部壓緊在排種盤2設有排種孔7的圓周上。
工作時,排種盤2在轉軸6的帶動下旋轉時,種子筒內的種子在重力和離心力作用下流向排種盤2周圍,由于該排種盤2的排種孔7為開口更大的異型孔,所以種子更容易充滿排種孔7;當充滿種子的排種孔7轉到刮種器4位置時,在刮種器4的作用便可以將多余的種子刮去。在此過程,由于該排種孔7口為斜向異型孔,所以在刮種時不僅便于把多余的種子刮去,而且可以減小對種子的損傷,防止了破損種子的出現。當被刮種器4刮過僅剩一粒種子的排種孔7轉到投種孔8位置時,在投種器5的作用下便可將種子投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理工大學,未經山東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20021268.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