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增強軟弱土層錨桿/錨索抗拔和抗拉能力的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0910306572.1 | 申請日: | 2009-09-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644053A | 公開(公告)日: | 2010-02-10 |
| 發明(設計)人: | 凌光榮;高梓旺 | 申請(專利權)人: | 凌光榮;高梓旺 |
| 主分類號: | E02D5/74 | 分類號: | E02D5/74 |
| 代理公司: | 北京輕創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楊 立 |
| 地址: | 300000天津市南***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增強 軟弱 土層 錨索抗拔 能力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增強土層錨桿/錨索抗拔和抗拉能力的方法,尤其涉及一種增強軟弱土層錨桿/錨索抗拔和抗拉能力的方法,屬于土木工程領域。
背景技術
傳統的土層錨桿/錨索,尤其是永久錨桿/錨索不能設在未經處理的有機質土、液限大于50%的土層和相對密度小于0.3的土層中;軟土地區的抗拔鉆孔灌注樁具有泥漿污染、工期長、工藝復雜、造價高等問題;加筋水泥土樁錨技術不能解決桿體的腐蝕問題。
現有的錨桿成孔設備只能鉆出直徑小于300毫米的鉆孔,注漿后形成的注漿體與土層的接觸面積小,不能提供較大的摩擦力,因此錨桿/錨索的拉力就較小。若極大地增加錨桿/錨索的長度,則會要求注漿體有較高的強度,而且現有成孔設備能力以及錨桿/錨索的有效長度問題又限制錨桿/錨索的長度。
若采用鉆孔灌注樁作為抗拔樁,因為鉆孔灌注樁在成孔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泥漿污染環境,又會因為鉆孔灌注樁的工藝要求需要先成孔,加工鋼筋籠,再把鋼筋籠放入孔中,澆注混凝土,造成工期長,工藝復雜等問題,又因為混凝土抗拉強度低,造成工程費用高。
加筋水泥土樁錨技術中桿體容易被腐蝕,這是因為水泥土的滲透系數尤其是粉土或砂土與水泥漿攪拌形成的水泥土的滲透系數大于10-6厘米/秒,這樣地下水就會透過水泥土與錨桿/錨索的桿體接觸,產生地下水對錨桿/錨索桿體的腐蝕,因而降低加筋水泥土樁錨的耐久性。
發明內容
本發明針對現有軟弱土層中錨桿/錨索結構抗拔和抗拉能力弱的不足,提供一種增強軟弱土層錨桿/錨索抗拔和抗拉能力的方法。
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增強軟弱土層錨桿/錨索抗拔和抗拉能力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0、使用成樁設備和注漿設備在軟弱土層中使土體和固化劑均勻攪拌,形成直徑大于300毫米的攪拌樁;
步驟20、待攪拌樁的無側限抗壓強度達到0.7兆帕~1.5兆帕,使用鉆孔設備在攪拌樁中軸的部位進行鉆孔,并將孔中的碎屑清理干凈;
步驟30、將嵌套有注漿管的錨桿/錨索桿體放入至孔底,由孔底向上進行注漿,從而形成抗拔和抗拉錨桿/錨索。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增強軟弱土層錨桿/錨索抗拔和抗拉能力的方法首先在軟弱土層中施工形成直徑大于300毫米的攪拌樁,對軟弱土層進行了處理,從而達到了提高軟弱土層復合強度的目的,使軟土不再“軟”。由于充分發揮了錨桿/錨索桿體的抗拉能力、注漿體的抗壓能力、使水泥土和土層之間的摩擦力得到充分利用,解決了因使用抗拔鉆孔灌注樁而造成的泥漿污染、工期長、工藝復雜、造價高等一系列的問題;因為注漿體具有良好的抗滲性能,解決加筋水泥土樁錨技術因為水泥土的滲透系數尤其是粉土或砂土與水泥漿攪拌形成的水泥土的滲透系數大于10-6厘米/秒,地下水就會透過水泥土與錨桿/錨索的桿體接觸,產生地下水對錨桿/錨索桿體的腐蝕的問題,延長了土層錨桿/錨索的使用期。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發明還可以做如下改進。
進一步,所述步驟10中的成樁設備為深層攪拌樁鉆機、高壓旋噴機或者鉆機。
進一步,所述步驟10中的固化劑為水泥。
進一步,所述步驟10中的攪拌樁的形狀為圓柱體、類圓柱體或者啞鈴狀圓柱體。
進一步,所述步驟20中的鉆孔設備為勘探鉆機。
進一步,所述步驟20中鉆孔的深度小于所述攪拌樁中軸的長度。
進一步,所述步驟30中的錨桿/錨索桿體為拉力型預應力錨桿/錨索、壓力型預應力錨桿/錨索或者荷載分散型錨桿/錨索。
進一步,所述步驟30中的注漿管鋼管或者塑料管。
進一步,當所述步驟30中的注漿管為鋼管時,一邊由孔底向上進行注漿,一邊鋼管拔出。
進一步,所述步驟30中注漿的材料為水泥砂漿或者純水泥漿。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增強軟弱土層錨桿/錨索抗拔和抗拉能力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增強軟弱土層錨桿/錨索抗拔和抗拉能力的方法中成樁結構圖;
圖3為本發明增強軟弱土層錨桿/錨索抗拔和抗拉能力的方法中鉆孔結構圖;
圖4為本發明增強軟弱土層錨桿/錨索抗拔和抗拉能力的方法中安插錨桿/錨索桿體及注漿管的結構圖;
圖5為本發明增強軟弱土層錨桿/錨索抗拔和抗拉能力的方法中注漿結構圖;
圖6為本發明抗拔和抗拉錨桿/錨索第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圖6沿A-A方向的截面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凌光榮;高梓旺,未經凌光榮;高梓旺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306572.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