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防盜鎖無效
| 申請?zhí)枺?/td> | 200910304851.4 | 申請日: | 2009-07-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967910A | 公開(公告)日: | 2011-02-09 |
| 發(fā)明(設計)人: | 劉光奎 | 申請(專利權)人: | 成都盛爾嘉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5B35/00 | 分類號: | E05B35/00;E05B19/00;E05B15/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識產(chǎn)權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徐宏 |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防盜鎖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鎖,特別是涉及一種通過隱藏鎖孔的位置進行防盜的防盜鎖。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技術當中的防盜鎖基本上都是利用強度硬度較高的材料,通過將鎖芯的內部結構進行調整設計,防止被破壞,一方面,鎖芯直接暴露在外,給盜竊者行竊帶來直接的操作目標,在與現(xiàn)有的破壞設施的高性相比,其防盜性能比較低,另一方面,有的防盜鎖采用了電子防盜功能,通過一些電子掃描或是報警系統(tǒng),可以隨時提醒,但是這樣的防盜鎖成本高,而且安全系數(shù)不高,使用壽命也不長,在出現(xiàn)問題之后維修麻煩。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很好的隱藏鎖孔的位置,破壞難度大,結構簡單的防盜鎖。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一種防盜鎖,包括鎖殼,鎖芯,鑰匙,鑰匙的前端為開鎖段,開鎖段的后端為厚度比開鎖段薄的卡入段,卡入段的后端連接鑰匙柄。
所述鎖芯被鎖殼包裹在內,鎖殼的前端開設有一個進孔,進孔朝向鎖芯的方向上開設有一條條狀卡入通孔,條狀卡入通孔的寬度大于卡入段的厚度,小于開鎖段的厚度,當鑰匙的卡入段置于條狀卡入通孔內時,開鎖段可以放置于鎖芯內。
所述卡入段的長度大于當開鎖段放置于鎖芯內后的位移長度。
從本發(fā)明的結構特征可以看出,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在于:結構簡單,很好的隱藏了鎖芯所在的位置,并且由于細小的條狀卡入通孔的設置,如果需要破壞鎖芯的話,很難直接利用工具破壞,而必須破壞外部鎖殼之后方可,增加了破壞的難度,防盜效果更佳。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的鑰匙的側視剖面示意圖
其中附圖標記1是鎖殼????2是鎖芯????3是鑰匙????4是開鎖段
5是卡入段???6是鑰匙柄??7是進孔????8是條狀卡入通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的說明:
優(yōu)選實施例
如圖1和圖2所示的一種防盜鎖,包括鎖殼1,鎖芯2,鑰匙3,鑰匙3的前端為開鎖段4,開鎖段4的后端為厚度比開鎖段4薄的卡入段5,卡入段5的后端連接鑰匙柄6。
所述鎖芯2被鎖殼1包裹在內,鎖殼1的前端開設有一個進孔7,進孔7朝向鎖芯2的方向上開設有一條條狀卡入通孔8,條狀卡入通孔8的寬度大于卡入段5的厚度,小于開鎖段4的厚度,當鑰匙3的卡入段5置于條狀卡入通孔8內時,開鎖段4可以放置于鎖芯2內。
所述卡入段5的長度大于當開鎖段4放置于鎖芯2內后的位移長度。
本發(fā)明的鎖殼1完全包裹鎖芯2,在前端開設一個用于放入鑰匙3的進孔7,并通過一個細小的條狀卡入通孔8,用于鑰匙3的放入,而且將鑰匙3的形狀設計為兩個部分,前端的開鎖段4用于開鎖,可以放置于鎖芯2內,后端的卡入段5設置為厚度比較薄的結構,剛好可以從進孔7通過條狀卡入通孔8使開鎖段4到達鎖芯2的位置,并且卡入段5的長度足夠開鎖段4進入到鎖芯2內部進行開鎖。可以通過設計厚度較高的鎖殼1前端進行更好的防盜。本發(fā)明結構簡單,安全性能高。
本說明書中公開的所有特征,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組合。
本說明書(包括任何附加權利要求、摘要和附圖)中公開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別敘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類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換。即,除非特別敘述,每個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類似特征中的一個例子而已。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fā)明,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成都盛爾嘉科技有限公司,未經(jīng)成都盛爾嘉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304851.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