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節能壁爐無效
| 申請號: | 200910303359.5 | 申請日: | 2009-06-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586815A | 公開(公告)日: | 2009-11-25 |
| 發明(設計)人: | 傅曉云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工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F24B1/18 | 分類號: | F24B1/18;F24B1/191;F23L15/00 |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 兵;黃美娟 |
| 地址: | 310014***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節能 壁爐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節能壁爐。
背景技術
自從我們的祖先在洞穴中鉆木取火以防寒取暖以來,壁爐就在人類居住環境中占據了重要地位,壁爐可以是說是見證了人類幾千年的文明??梢韵胂裨诤涞亩欤患胰藝谋跔t,看著跳動的火苗,其樂融融。
然而上世紀中葉到上世紀末,隨著煤炭、天然氣、石油的廣泛應用,壁爐做為取暖的功能逐漸消失,更多的是起到了一種裝飾功能,甚至可以說是一種身份地位的象征。高大的石制壁爐融合著精湛的雕刻藝術,不言而喻,擁有這種壁爐一定得有和它相稱的高大別墅,這才能顯示出主人的權力和尊貴。近些年來,隨著地球溫室效應越來越大,各國政府越來越多地認識到環保節能的重要性。環保節能、回歸自然,留一個干凈綠色的地球給我們的子孫后代也為越來越多的地球人所接受。木材燃料又開始回來了,尤其是在北歐、北美等木材資源豐富的國家,政府正大力提倡燃木壁爐作為取暖方式的回歸。燃燒木材已經被證明是最節能、最環保的節能方式。
然而,不管是傳統的石制雕刻壁爐還是最近歐美市場上流行的鑄鐵或鋼板式的現代壁爐,都因為設計缺陷,造成了許多問題,如:不安全-一火星容易冒出或CO易排入室內(傳統壁爐),看不見跳動的火焰。另外,因木材燃燒不充分導致有害氣體流出室外造成,對于傳統壁爐和現代壁爐都存在此問題。此外,傳統壁爐還存在下列弱點:1、過熱或過冷。我們知道,只有合適的溫度才能是最舒服的,無論傳統還是現代壁爐,都有這樣的特點,木材(或燃燒物)在燃燒時,屋子會驟然升溫,這樣以來往往會產生過熱的溫度,不僅不使人舒服,而且過高的溫度還會使室內氣流變化,從而帶動塵埃流動,造成對過敏病人的危害,而滅火時室溫也很快降低燒釋放的熱量。2、為了保持溫度,就不得不一直燃燒,其實這種燃50%以上都浪費掉了,浪費了過多的燃燒物,也就造成了能源浪費。這也是為什么木材少的國家不提倡使用燃木壁爐的主要原因。
雖然今天,加熱爐的燃燒效率已達90%,但傳統的壁爐使用的仍是石器時代的技術。壁爐的燃燒效率最高只有15%左右,而且,使用壁爐還非常不衛生,由于上曳氣流和壓力差的原因,它將熱吸出屋內通過煙囪而排出房外。因為壁爐燃燒得很不充分,為環境帶來了污染。事實上,美國一些地方已禁止在新建筑中使用壁爐。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現有壁爐熱效率低的缺點,提供一種熱效率高的壁爐。
節能壁爐,所述的爐體圍成燃燒室,燃燒室底部設有燃燒支架,所述的燃燒支架連通進風道,所述的進風道端部設有爐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燃燒室的煙道入口前攔設有多孔的蓄熱輻射板。
進一步,所述的蓄熱輻射板設置在所述燃燒室的后壁前,所述的蓄熱輻射板的過煙孔高于所述的煙道入口。
進一步,經所述的煙道引出的尾氣經熱交換器與將要進入所述的爐膛的冷空氣進行熱交換。
進一步,所述的熱交換器的連接有鼓風機。
本發明在使用時利用氣流熱升冷降的規律,火焰先沖向爐頂,再折返經過蓄熱輻射板回流到煙道入口,首先充分利用了火焰的熱量。其中的蓄熱輻射板,采用耐高溫材料制備,能長時間經受1200~1600℃火焰輻射和煙氣沖刷,燃料燃燒產生的煙氣經過多孔蓄熱輻射板孔洞,煙氣帶有的熱量部分被多孔蓄熱輻射板吸收,蓄熱板受熱后溫度升到,同時把熱量輻射到被加熱器皿,被加熱器皿所吸收輻射熱可占到總能量的20~40%,甚至更高,到一定時間后處于平衡狀態,一邊吸收煙氣熱量,一邊把能量輻射給被加熱器皿;經過蓄熱輻射板的煙氣還可把能量傳給放在煙氣流道上的熱水器,經過熱水器吸熱后可進入換熱器,把能量傳輸給助燃空氣,然后煙氣進入煙道通過煙囪排出,這時氣溫已非常低了。
加熱與固體燃料反應的冷空氣,有助于提高火焰溫度和實現完全燃燒。
為更進一步提高現有爐灶的熱利用率,提供一種熱能損失小、熱效率高、結構簡單的爐灶。我們從熱力學原理出發:一是利用熱空氣助燃,使燃料充分燃燒,使燃料中的化學能比較完全地轉化為熱能。二是加強保溫隔熱效果,使有效利用的熱值較大,散熱的熱值較小。三是充分利用余熱,盡可能減少排煙余熱。四是引入蓄熱檔火輻射墻,加強紅外輻射傳熱。
本發明的優點是:熱量流失少、熱效率高。
附圖說明
圖1為第一種實施方式的正視圖
圖1-1為圖1的側視圖
圖1-2為圖1的俯視圖
圖2為第一種實施方式的正視圖
圖2-1為圖2的側視圖
圖2-2為圖2的俯視圖
圖3為第一種實施方式的正視圖
圖3-1為圖3的側視圖
圖3-2為圖3的俯視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工業大學,未經浙江工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303359.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