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銀鏡及其生產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0910302585.1 | 申請日: | 2009-05-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560064A | 公開(公告)日: | 2009-10-21 |
| 發明(設計)人: | 林嘉宏 | 申請(專利權)人: | 林嘉宏 |
| 主分類號: | C03C17/38 | 分類號: | C03C17/38 |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橋專利事務所 | 代理人: | 蒲 敏 |
| 地址: | 610300四川省成***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銀鏡 及其 生產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銀鏡及其生產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銀鏡的生產方法是:先采用去污粉和自來水對玻璃基材表面進行清洗和拋光處理后 ,噴淋活性劑,等待一段時間再用去離子水沖洗,鍍上銀膜后再鍍銅膜,待銅層穩定后用去 離子水沖洗玻璃基材表面多余雜質,用干風機吹干玻璃表面后鍍底漆,用烤箱烘干后再鍍面 漆,烘干后經過簡單清洗即可得到成品鏡子。用該方法生產出來的銀鏡的缺點是:1)由于對 玻璃基材表面的洗凈能力較弱,因此其與銀層的結合力較差,容易脫落;2)鏡子的反射率較 低,反射層抗耐磨能力較弱。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影像清晰且不易脫落的銀鏡。
本發明還要提供一種上述銀鏡的生產方法。
本發明解決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銀鏡,在玻璃基材表面依次設置有銀層、銅 層、鏡底漆和鏡面漆,所述銀層的厚度為700~800mg/m2,所述銅層的厚度為180~220mg/m2。
銀鏡的生產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使用CeO2的重量百分比含量為70~75%的拋 光粉對玻璃基材表面進行拋光,再用去離子水沖洗后噴淋活性劑,靜止一段時間,再用去離 子水沖洗;2)在玻璃基材表面鍍銀層和銅層,分別形成厚度為700~800mg/m2的銀層和180~ 220mg/m2的銅層;3)用去離子水沖洗后吹干;4)淋涂鏡底漆和鏡面漆。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使用CeO2含量較高的拋光粉對玻璃基材表面進行拋光,清 洗能力強,銀層不易脫落;本發明通過控制銀層和銅層的厚度,得到的銀鏡的清晰度更高, 使用壽命也更長。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銀鏡的生產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對玻璃基材進行表面清洗
使用含有70%的CeO2拋光粉經過6道圓盤刷的方式進行磨削拋光,使玻璃表面的H3O+離子 與Na+離子相互交換而與玻璃形成水解化合物;再用加壓的去離子水沖洗,在玻璃基材表面 噴淋活性劑;靜止一段時間,再用加壓的去離子水沖洗。
上述活性劑可采用含有2‰的SnCl2、1%的HCl、1%的SnCl4、其余為去離子水的活性劑。
2)在玻璃基材表面鍍銀層和銅層
銀層和銅層都是采用化學鍍的方式沉積在基材表面。
化學鍍銀原液分為A劑、B劑、C劑和水。A劑由硝酸銀、氨水和去離子水混合而成,各占 總重量比分別為17%、20%,其余為去離子水;B劑由硝酸銀、氨水和去離子水混合而成,各 占總重量比分別為1.7%、2.0%,其余為去離子水;C劑由甲醛、乙醛、氫氧化鈉和去離子水 混合而成,各占總重量比分別為5%、2%、0.1%,其余為去離子水。將三種溶劑按1∶1∶2的 比例混合,以流量為80ml/min、壓力為3kg/cm2,噴鍍到玻璃表面形成厚度為720/m2的銀膜 。
化學鍍銅原液分為A劑、B劑和水。A劑為含有硫酸銅、硫酸、酒石酸和去離子水的混合 液體,各占總重量比分別為19%、4%、1%、74%;B劑由鐵粉和去離子水混合而成,各占總重 量比分別為3%、97%,兩種溶劑按1∶1的比例混合,以流量為80ml/min、壓力為3kg/cm2,在 玻璃表面形成厚度為180mg/m2的銅膜。
3)用去離子水加壓沖洗后,使用干燥機吹干
該步驟對鏡子的品質非常重要,確保鍍層均勻、光潔和牢固。
4)淋涂鏡底漆和鏡面漆
采用幕簾式鍍膜設備淋涂底漆和面漆。
鍍上鏡底漆后烘干,烘干時間大于1分種,烘干溫度小于100℃,烘干后冷卻,冷卻后的 漆面有一定的硬度,鏡底漆的厚度達到180g/m2。
鍍上鏡面漆后烘干,烘干時間大于3分種,烘干溫度為135℃,烘干后冷卻,冷卻后的漆 面有足夠的硬度,鏡面漆的厚度達到120g/m2。
5)測試后包裝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林嘉宏,未經林嘉宏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302585.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改進的天然氣驅采油方法
- 下一篇:電控鎖構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