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具有動態性的空間信息處理服務組合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0910272890.0 | 申請日: | 2009-11-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073666A | 公開(公告)日: | 2011-05-25 |
| 發明(設計)人: | 樂鵬;龔健雅;狄黎平 | 申請(專利權)人: | 武漢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6F17/30 | 分類號: | G06F17/30 |
| 代理公司: | 武漢天力專利事務所 42208 | 代理人: | 嚴彥;馮衛平 |
| 地址: | 430072***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具有 動態 空間 信息處理 服務 組合 方法 | ||
1.一種具有動態性的空間信息處理服務組合方法,其特征是:基于流程規劃實現空間信息處理服務組合,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基于本體描述語言OWL對空間信息處理服務的輸入輸出、功能、前提條件及狀態改變進行語義描述,建立“空間數據類型”本體和“空間服務類型”本體,基于“空間數據類型”本體和“空間服務類型”本體建立“空間服務模型”本體;
其中空間信息處理服務的輸入輸出的語義描述利用“空間數據類型”本體中的實體類表達,空間信息處理服務的功能的語義描述利用“空間服務類型”本體中的實體類表達,“空間服務模型”本體是空間信息處理服務的輸入輸出和功能的組合表達,空間信息處理服務的前提條件的語義描述為輸入空間數據的元數據要求,空間信息處理服務的狀態改變的語義描述為輸出空間數據的元數據改變;
步驟二,利用注冊中心注冊管理步驟一所得“空間數據類型”本體、“空間服務類型”本體和“空間服務模型”本體;
步驟三,通過開放的人機交互接口,向用戶提供注冊中心已注冊的“空間數據類型”本體、“空間服務類型”本體和“空間服務模型”本體,返回用戶基于這些本體組合得到的空間信息處理流程模型;
步驟四,為空間信息處理流程模型查找匹配的空間信息處理服務,形成服務鏈。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間信息處理服務組合方法,其特征是:基于網絡服務本體語言OWL-S中的控制流和數據流,結合“空間服務模型”本體對已有的空間信息處理流程模型進行語義描述,然后保存作為一個復合的空間服務模型;當步驟三返回用戶新組合得到的空間信息處理流程模型包括有之前所保存復合的空間服務模型時,步驟四的實現方式為,通過本體推理和語義匹配細化該空間信息處理流程模型中復合的空間服務模型,得到原子的空間服務模型的結構化組合,然后利用與各原子的空間服務模型匹配的空間信息處理服務,形成服務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武漢大學,未經武漢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272890.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