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顯示裝置及顯示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0910265536.5 | 申請日: | 2009-12-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763782A | 公開(公告)日: | 2010-06-30 |
| 發明(設計)人: | 大谷夏樹;中西貴之;高間大輔 | 申請(專利權)人: | 索尼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G09F9/35 | 分類號: | G09F9/35;G09G3/36;G02F1/1333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雒運樸;李偉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顯示裝置 顯示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顯示裝置,特別是涉及使用了受光元件的帶有圖像輸入功 能的顯示裝置及顯示方法。
背景技術
作為用于識別接近顯示畫面的物體的帶有輸入功能的顯示裝置,例如 提出了與顯示像素鄰接地設置有受光元件的構成。在這樣構成的顯示裝置 中,由外部環境的變化、裝置的內部構成引起的噪聲對物體的識別精度產 生很大的影響。例如,便攜用的電子設備在屋內使用時和在屋外使用時, 由外光引起的噪聲水平相差很大,有時因為使用條件會無法識別接近畫面 的物體。
因此,提出了如下所述的方法,即在具備背光燈的液晶顯示裝置中, 在1幀期間內設置背光燈點亮的期間和熄滅的期間,進行兩次信號的讀出, 通過對其差值進行二值化,識別接近顯示畫面的物體的方法(例如參照下 述專利文獻1、2)。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第4072732號公報(例如段落0070~0072)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6-276223號公報(例如段落0024~0031)
但是,在如上所示的使背光燈點亮/熄滅的方式中,會使顯示區域整體 的亮度降低。為了對此進行改善,需提高成本以及增大消耗電力。另外, 由于顯示區域整體的閃爍,難以避免閃變的發生等對畫質的影響。
發明內容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即便在顯示區域的規定區域的部 分圖像檢測中也不會影響顯示區域整體的畫質且能高精度地進行物體檢 測的顯示裝置以及顯示方法。
用于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顯示裝置,其具備:具有多個通過液晶層 的驅動進行顯示的像素的顯示面板、和從背面側對顯示面板的顯示面進行 照明的背光燈。另外,像素上設置有接收從顯示面板的顯示面側入射的光 的受光元件。此外,特別是具有檢測部,該檢測部根據來自背光燈的照明 光在從上述顯示面放射出的狀態下利用上述受光元件的受光量、與在到該 顯示面之前被遮斷的狀態下利用上述受光元件的受光量的差,進行上述顯 示面附近的圖像識別。
本發明的顯示方法如下所示進行。首先,通過背光燈從背面側對具有 多個通過液晶層的驅動進行顯示的像素和在該像素上設置的受光元件的 顯示面板的顯示面進行照明。在該狀態下,得到來自背光燈的照明光在從 上述顯示面放射出的狀態下由上述受光元件接收到的受光量、與在該來自 背光燈的照明光在直到該顯示面之前被遮斷的狀態下由該受光元件接收 的受光量的差。此外,根據該差進行該顯示面附近的圖像識別。
根據這樣的顯示裝置及顯示方法,在不使背光燈閃爍的情況下,通過 減去由外部環境的變化、裝置的內部構成所引起的噪聲后的受光量,來進 行顯示面附近的圖像識別。
如上所述,根據本發明的顯示裝置及顯示方法,可以在不使背光燈閃 爍的情況下,通過減去由外部環境的變化、裝置的內部構成所引起的噪聲 后的受光量,來進行顯示面附近的圖像識別。因此,可以防止顯示區域整 體的亮度降低或閃變的發生,并高精度地進行物體檢測。
附圖說明
圖1是表示應用本發明的顯示裝置的構成例的框圖。
圖2是應用本發明的顯示裝置中的顯示面板的簡要俯視圖。
圖3是第一實施方式的傳感區域的截面構成圖。
圖4是在第一實施方式的傳感區域的各像素中配置的像素電路及受光 電路的電路圖。
圖5是對第一實施方式的驅動方法進行說明的受光元件的信號強度和 二值化數據的曲線圖。
圖6是第二實施方式的傳感區域的截面構成圖。
圖7是在第二實施方式的傳感區域的各像素中配置的像素電路及受光 電路的電路圖。
圖8是對第二實施方式的驅動方法進行說明的受光元件的信號強度和 二值化數據的曲線圖。
圖9是第三實施方式的傳感區域的截面構成圖。
圖10是在第三實施方式的傳感區域的各像素中配置的像素電路及受 光電路的電路圖。
圖11是對第三實施方式的驅動方法進行說明的受光元件的信號強度 和二值化數據的曲線圖。
圖12是第四實施方式的傳感區域的截面構成圖。
圖13是在第四實施方式的傳感區域的各像素中配置的像素電路及受 光電路的電路圖。
圖14是對第四實施方式的驅動方法進行說明的受光元件的信號強度 和二值化數據的曲線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索尼株式會社,未經索尼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265536.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