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整合型中藥新劑型制備技術及其生產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0910263150.0 | 申請日: | 2009-12-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100661A | 公開(公告)日: | 2011-06-22 |
| 發明(設計)人: | 楊洪舒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知微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楊洪舒 |
| 主分類號: | A61K9/00 | 分類號: | A61K9/00;A61K36/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5125 江蘇省蘇州市工業園***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整合 中藥 劑型 制備 技術 及其 生產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整合型中藥新劑型,本發明還涉及整合型中藥新劑型制備技術及其生產方法。
背景技術
新藥、新劑型開發水平能體現一個國家的醫藥工業的經濟與技術實力。我國藥品管理相關法規規定,改變劑型作為新藥研究來管理。
中醫臨床用藥的主要形式是中藥復方,它是中醫理法方藥的具體運用,體現了中醫治療重視扶正祛邪,標本兼治等整體觀、系統論和辨證施治的法則,是多系統、多靶點和多層次發揮全方位藥效作用的治療方法,所有這些都非單一成分所能概括達到的。復方藥效不僅與藥效物質或藥效物質群有關,而且與輔助成分也有關。中藥方劑用水煎煮時,由于方劑合煎時的高溫以及溶液中復雜的化學環境,可能在溶液中發生固有物質間的絡合、水解、氧化、還原等反應,從而生成溶液中原來沒有的某些新物質,這些新物質對中藥復方產生增效、減毒或改性等藥效作用。
藥物靶向性和控釋性傳遞長期以來一直是藥學研究領域的重要熱門課題。藥物靶向性是指藥物能選擇性的分布于作用對象,從而增強療效,減少用藥量。納米藥物控釋系統的出現使藥物靶向性得以實現。羅琥捷等用魚腥草揮發油脂質體肺靶向給藥后肺臟提取液抑菌圈直徑可達1.2mm。同時證明以逆相蒸發-攪拌超聲法制備魚腥草揮發油納米酰化磷脂脂質體肺靶向效果優于乳劑。
采用納米技術將納米中藥和載體制成納米藥物緩釋系統能有效實現藥物的緩釋,張曉云等用鬼臼毒素納米脂質體和鬼臼毒素混懸液進行抗腫瘤試驗,結果鬼臼毒素納米脂質體和鬼臼毒素混懸液有抗肝癌作用,但在相同劑量下,鬼臼毒素納米脂質體比鬼臼毒素混懸液抑瘤效果顯著。納米給藥系統(NDDS)因易被體內免疫系統吞噬細胞識別和吞噬,多分布于RES相應的器官中。但如果藥物的作用點在非RES器官時,則希望NDDS能在機體內不被RES識別和吞噬,延長體內循環時間,以增加在非RES器官中的分布,并通過表面修飾,可以減少RES對NDDS的吞噬,則可以延長藥物的作用時間。在藥物研究中,隨著納米技術的應用,將由原來只注重化學結構與生物活性的構效關系,擴展到探討物理性狀、化學結構和生物活性三者之間的關系,從理論研究和技術應用都可能產生重大的突破。中藥防病治病的物質基礎來自于生物活性部位或活性化學組分。因此,醫藥學家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尋找具有各種生物活性的化合物上。但是,生物機體對藥物的吸收、分布、代謝和排泄是一個極其復雜的過程,中藥產生的藥理效應不能唯一地歸功于該藥物特有的化學組成,還應與藥物的物理狀態等密切相關。這就給人們一個啟示,改變藥物的物理狀態可能是新型藥物研制的一種有效方法。中藥納米微粒載體系統可以發揮靶向給藥,緩釋給藥,而且在提高藥效的同時能降低其毒副作用,如梅之南用雷公藤內脂醇固體脂質納米粒小鼠試驗,發現能降低雷公藤內酯醇對肝臟的毒性作用。
中藥化學單體和有效部位嚴格意義上講應是西藥或植物藥,中藥水煎液的復方藥效化學反應因化學成分太多,暫時還未被揭示其神秘面紗,但中藥方劑中一些神秘黑箱藥效作用就藏在中藥水煎液中,不能一味最求中藥西化、中藥現代化而只用單體和有效部位。大量使用西藥和藥物化學單體、有效部位等會使病人體質愈加寒涼,有時還會加速病人死亡速度。這和中醫的陰陽平衡和中醫整體觀念是背道而馳的??梢哉f,因過分最求西醫的認可或過分最求中藥現代化而完全放棄中藥水煎劑是錯誤的!
怎么能讓中藥方劑既體現中醫整體等觀念,又能在西醫藥理、藥動、毒理學等方面證實中藥方劑的有效性和靶向廣及緩控釋性?本發明就是要解決這個中藥現代化方面和中西醫理論結合的關鍵問題。
本發明是通過“聯用技術研發納米藥物整合型新劑型”這一國際獨創理論研發整合型中藥新劑型。有國際一級查新報告和國內外專利數據庫檢索顯示本發明的實質性進步和新穎性及創新性。
利用國內外數據庫進行了查新檢索,綜合國內外文獻進行閱讀、分析對比得到以下結論:“聯用技術研發納米藥物整合型新劑型”項目,其創新點:1)采用富含微量元素的中藥納米粉體、藥物單體、有效部位、有效部位群、中藥浸膏、水煎濃縮液等以不同藥物載體制備出不同粒徑大小的納米球、納米囊、聚合物膠束、固體酯質納米粒、磁性納米粒、免疫納米粒、納米乳劑、混懸劑、囊泡、藥質體、微膠囊、毫微粒、毫微球、毫微襄等,然后混勻分別裝入軟、硬膠囊中同時聯合使用并制備成一種整合型新劑型或根據以上方法制備成其他類型的整合型新劑型;2)運用納米載體聯用技術和中西醫結合理論研發“納米藥物整合型新劑型”,產品具有靶向分布廣等特點;在國內外文獻中未見公開報道,該項目綜合技術特點具有一定的新穎性和創新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知微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楊洪舒,未經蘇州知微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楊洪舒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26315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