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抗菌可降解活性納米復合仿生骨組織修復材料的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0910251505.4 | 申請日: | 2009-12-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721750A | 公開(公告)日: | 2010-06-09 |
| 發明(設計)人: | 李全利;周健;竇曉晨;蔡華瓊;湯鍵;周劍;沈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醫科大學 |
| 主分類號: | A61L27/40 | 分類號: | A61L27/40;A61L27/54;A61L27/58;A61K6/033;A61K6/02 |
| 代理公司: | 合肥金安專利事務所 34114 | 代理人: | 金惠貞 |
| 地址: | 230032 安***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抗菌 降解 活性 納米 復合 仿生 組織 修復 材料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生物醫學工程技術,涉及用于矯形、腦外、口腔臨床中涉及的骨缺損修復材料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炎癥、外傷、腫瘤以及社會的老齡化所致的人體硬組織缺損修復是目前口腔醫學、臨床醫學丞待解決的難題。據資料報道,目前全世界生物材料年營業額達120億美元,其中人體硬織織替換材料約為23億美元.且以每年7%-12%的速度增長。據民政部門報道,目前我國殘疾患者約有800萬,全國每年骨缺損患者合300萬,牙缺損患者達總人數的20-33%。所以人體硬組織缺損修復材料有著廣泛的市場需求和應用前景,是目前世界各國生物材料研究的熱點。?
第一代生物醫用材料的發展始于20世紀60-70年代。其特征是“生物惰性(inertness)”設計原則是達到最小的異物免疫反應和最小的毒性。這些材料包括:金屬類(Ti、Co-Cr、不銹鋼)、有機高分子(硅膠、聚乙烯、聚四氟乙烯等)、生物惰性陶瓷(氧化鋁陶瓷等)。20世紀80年代中期第二代生物材料開始應用于臨床。其特征已從“生物惰性”轉向“生物活性”,在生理環境中產生可控的反應性。其代表為:生物活性陶瓷,主要包括生物玻璃(生物玻璃陶瓷)和磷酸鈣類(主要為磷灰石)兩類。第二代生物材料發展的另一表現是可吸收性高分子材料在臨床中的應用。其表現為相對可控的降解和吸收,最終被再生的組織所代替。其典型代表為聚乳酸(polylactic?acid,PLA)和聚乙二酸(polyglycolic?acid,PGA)。第一代:“生物惰性材料”,“第二代生物反應性材料”雖在臨床應用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是,目前多數生物材料對骨組織的愈合都有一定的干擾作用,其生物活性有待于提高。調查發現骨骼修復體在10-25年內有1/3-1/2失敗,病人需要再次手術。近20多年的研究對于降低失敗率也只取得了很小的效果。繼續進行“trial-and-error”實驗需要太多的動物試驗和臨床試驗,這需要幾乎是不可能的昂貴費用。基于上述問題,用生物材料替代生命組織恢復度功能的醫學觀念受到了巨大的挑戰。新一代生物材料的設計把“可吸收性”和“生物活性”的完美結合,從替代生物組織轉向主動誘導、激發組織器官再生,實現人體缺損組織器官的完全再生和重現。依據生物礦化過程的“有機基質調控”理論,生物大分子的自組裝和納米合成技術的聯合應用,形成一門新的分支學科——分子仿生材料合成技術。目前認為分子仿生材料合成技術是實現?新一代生物材料的理想途徑。?
發明內容
針對目前臨床上骨缺損修復難題,本發明提供一種抗菌可降解活性納米復合仿生骨組織修復材料的制備方法。?
具體的技術解決方案如下:?
一種抗菌可降解活性納米復合仿生骨組織修復材料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驟:
A、將4.5-10克氯化鈣(CaCl2)和磷酸二氫鈣(NaH2PO4)、磷酸氫銨((NH4)2HPO4)、磷酸氫二鈉(Na2HPO4)或?
氫氧化鈣(Ca(OH)2)和磷酸二氫鈉(NaH2PO4)、磷酸氫銨(NH4)2HPO4)、磷酸氫二鈉(Na2HPO4)或?
硝酸鈣(Ca(NO3)2)和磷酸二氫鈉(NaH2PO4)、磷酸氫銨((NH4)2HPO4)、磷酸氫二鈉(Na2HPO4)或?
常規羥基磷灰石(HA)溶于20ml的1-5M鹽酸(HCl)溶液,得鈣磷溶液,?
將0.2g的米諾環素溶于10ml的0.1M鹽酸溶液,得米諾環素溶液,?
在30-40℃溫度,將鈣磷溶液、米諾環素溶液加入2%的100ml明膠水溶液中,獲得混合溶液;?
B、將獲得的混合溶液,保持在40℃硅油反應浴中,持續攪拌條件下,用1M的氫氧化鈉(NaOH)調整pH值到7-8之間,反應2小時;?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醫科大學,未經安徽醫科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251505.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新型多功能乙醇回收精餾設備
- 下一篇:一種外用辟穢防治流感的中藥保健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