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治療濕疹的中藥組合物無效
| 申請號: | 200910244909.0 | 申請日: | 2009-12-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100840A | 公開(公告)日: | 2011-06-22 |
| 發明(設計)人: | 楊吉田;羅義 | 申請(專利權)人: | 天津市中寶制藥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K36/8968 | 分類號: | A61K36/8968;A61K36/899;A61K36/8994;A61P17/00;A61K35/6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00300 天***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治療 濕疹 中藥 組合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中藥領域。
背景技術
濕疹是由多種內、外因素引起的淺層真皮及表皮炎。病因復雜。一般認為與變態反應有一定關系。臨床上瘙癢著明,急性期以丘皰疹為主,有滲出傾向;慢性期常以苔蘚樣變為主,易反復。濕疹的原因和誘發的因素常因個體因素和疾病的不同階段而異,因此不易確定。其誘因可分為外因和內因。前者在食物方面常見的有魚、蝦等,吸入方面的如花粉、塵螨、羊毛等,微生物如體表化濃性球菌和淺表真菌的感染,生活環境中的如日光、炎熱、干燥,各種動物皮毛、皮屑,及各種化學物質如化妝品、肥皂、合成纖維等。內因方面如慢性感染病灶、慢性膽囊炎、扁桃體炎、腸寄生蟲;內分泌及代謝改變方面如月經周期、妊娠等因素,血循環障礙常見的如小腿靜脈曲張誘發小腿濕疹;神經精神因素對本病的發生也有密切關系如精神緊張過度疲勞等。個體的素質也很重要。個體對各種因素的易感性或耐受性還可受生理或病理生理的影響而增強或減弱。這似乎可以說明,在同一環境和條件,有些人易發濕疹而另一些人則不發病,而有些因素,在一定條件下,可使患者病情加重,而在其他情況下又不引起疾病再發。根據臨床表現、發病過程和組織病理所見,有些患者的發病機理可能與遲發型變態反應有關。濕疹治療方法分全身療法和局部療法。全身療法目的在于抗炎、止癢。常用的有抗組織胺藥、鎮靜安定劑。對急性期可選用鈣劑、維生素c、硫代硫酸鈉靜脈注射,或用普魯卡因作靜脈封閉。對用多種療法效果不明顯的急性泛發性濕疹患者可考慮短期使用皮質類固醇,一旦急性癥狀被控制后即應酌情減量撤除,以防長期使用激素引起的不良反應。有感染時應考慮加用相應的抗生素。局部療法對癥選用適當的劑型,外用藥物應根據需要及皮疹特點,選用清潔、止癢、抗菌、抗炎、收斂及角質促成劑等。濕疹,中醫稱為濕毒瘡或濕氣瘡。所謂毒,是指一些熱毒,令身體產生排斥及敏感反應,而這些熱毒可能是由食物、藥物或日常用化學品引致。至於濕,是指身體機能受濕阻以致呆滯。由於人體有七成是水份,若水的運行停滯不順,身體便會處於濕的狀態,癥狀是四肢沉重、水腫、脾胃不和、大便稀薄等。由于對本病的認識不同用藥方法也不同,中藥治療有標本兼治,毒副作用低的優點。
發明內容
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治療濕疹的中藥組合物,以便為臨床提供更多的用藥選擇。
治療濕疹的中藥組合物,主要包括以下重量比的中藥成分:桑白皮、地骨皮、桔梗、連翹、浙貝母、蠶砂、丹皮、麥冬、杏仁各6~15克,黃芩、枳殼、炒梔子、知母、甘草各3~9克。
中醫認為:肺主皮毛,皮膚之疾患,很多可按肺熱治療。本方以知母、黃芩、浙貝母、連翹、山梔等以清泄肺熱;益枳殼、桔梗升降相伍,助長開宣肺氣之功用;加丹皮和血、生血、涼血,善治血中之伏火,本方具有宣肺清熱,除濕止癢之功。
本發明具有宣肺清熱,除濕止癢之功;用于治療濕疹,具有確切療效。
具體實施方式
例1
桑白皮、地骨皮、桔梗、連翹、浙貝母、蠶砂、丹皮、麥冬、杏仁各6~15克,黃芩、枳殼、炒梔子、知母、甘草各3~9克。每日一劑,水煎取汁服,用于治療濕疹,7天為一療程。
例2
桑白皮、地骨皮、桔梗、連翹、浙貝母、蠶砂、丹皮、麥冬、杏仁各6~15克,黃芩、枳殼、炒梔子、知母、甘草各3~9克。皮膚干燥者加蟬蛻3~9克、蘆根6~15克,每日一劑,水煎取汁服,用于治療濕疹,7天為一療程。
例3
桑白皮、地骨皮、桔梗、連翹、浙貝母、蠶砂、丹皮、麥冬、杏仁各6~15克,黃芩、枳殼、炒梔子、知母、甘草各3~9克。疹痕紅者加紅花3~9克,苡仁、黃柏各6~15克,每日一劑,水煎取汁服,用于治療濕疹,7天為一療程。
例4
桑白皮、地骨皮、桔梗、連翹、浙貝母、蠶砂、丹皮、麥冬、杏仁各6~15克,黃芩、枳殼、炒梔子、知母、甘草各3~9克。火盛者加銀花6~15克。每日一劑,水煎取汁服,用于治療濕疹,7天為一療程。
例5
桑白皮、地骨皮、桔梗、連翹、浙貝母、蠶砂、丹皮、麥冬、杏仁各6~15克,黃芩、枳殼、炒梔子、知母、甘草各3~9克。疹痕漸消者加麥冬、生地、大力子、茯苓各6~5克調養至病好.每日一劑,水煎取汁服,用于治療濕疹,7天為一療程。
用本發明治療濕疹36例,7天為一療程,治療時間最短1個療程,最長4個療程。患者皮疹均具有滲出特點,或表皮糜爛、滲出,有淡黃色分泌物及污穢痂,或紅斑基礎上密集丘疹、丘皰疹、水皰并破潰、瘙癢等,均診斷為濕疹,病程最短7天,最長6年;療效標準:痊愈:皮疹及癥狀消失;顯效:癥狀明顯減輕,皮疹大部分干涸結痂并脫落;好轉:皮疹有好轉,但仍有滲出及癢感:無效:皮疹無明顯變化。治療結果:治愈22例,占61.11%;顯效10例,占27.78%;好轉2例,占5.56%;無效2例,占5.56%。未見毒副作用發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天津市中寶制藥有限公司,未經天津市中寶制藥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244909.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