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納米銀溶膠和聚苯胺/銀納米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0910243912.0 | 申請日: | 2009-12-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745646A | 公開(公告)日: | 2010-06-23 |
| 發明(設計)人: | 楊繼萍;尹華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 主分類號: | B22F9/24 | 分類號: | B22F9/24;C08G73/02;C08K3/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永創新實專利事務所 11121 | 代理人: | 官漢增 |
| 地址: | 100083***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納米 溶膠 苯胺 復合材料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納米金屬和聚合物/無機物納米復合材料制備領域,具體涉及納米銀溶膠與聚 苯胺/銀納米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聚苯胺作為重要的一種導電高分子,由于其單體相對便宜、合成工藝簡單且條件不苛刻、 化學穩定性好、耐高溫、電導率等物理性質能可控變化,因此得到廣泛的關注和研究。實際 應用方面,聚苯胺則在電磁屏蔽、太陽能電池、超級電容器、抗靜電材料、電致變色器件、 化學傳感器、防腐蝕、氣體分離以及電化學催化等方面有著廣闊的前景(S.Bhadra,D.Khastgir, N.K.Singha,J.H.Lee,Prog.Polym.Sci.,2009,34,783-810)。金屬納米材料具有小尺寸效應、 表面效應、量子尺寸效應等特殊的物理和化學性能(Y.Xia,Y.Xiong,B.Lim,S.E.Skrabalak, Angew.Chem.Int.Ed.,2009,48,60-103),將金屬納米粒子引入聚苯胺中,可以使聚苯胺/金屬 納米復合材料相對于聚苯胺基體有著更加新穎的性能(V.Tsakova,J.Solid?State?Electrochem., 2008,12,1421-1434)。
銀納米粒子作為納米金屬材料的一種,具有穩定的物理化學性質且擁有優良的電導性和 導熱性,所以聚苯胺/銀納米復合材料的制備和應用方面得到廣泛關注。目前國內外制備聚苯 胺/金屬納米復合材料的方法主要包括化學法,直接共混法和電化學法,就大規模生產而言前 兩者最具有優勢。其中化學法又包括:雙原位法、原位還原生成金屬法、原位氧化生成聚苯 胺法(李新貴,孫晉,黃美榮,化學進展,2007,19,787-795)。具體到聚苯胺/銀納米復合材料的 制備,三種方法均有使用。
其中雙原位法,由于銀離子的氧化能力在酸性條件下很難直接氧化苯胺聚合,相關報道 也表明酸性條件下直接使用硝酸銀和苯胺在水中反應,其過程極慢,得到產物中多以銀片的 形式且復合效果不佳(N.V.Blinova,J.Stejskal,M.Trchova,I.Sapurina,G.Ciric-Marjanovic, Polymer,2009,50,50-56)。所以實施雙原位法多利用外加能量促進反應進行,如超聲、紫外光、 γ射線輻射、高溫高壓等條件(R.A.de?Barros,W.M.de?Azevedo,Synth.Met.,2008,158,922-926; X.Li,Y.Gao,F.Liu,J.Gong,L.Qu,Mater.Lett.,2009,63,467-469;M.R.Karim,K.T.Lim,C.J. Lee,M.T.I.Bhuiyan,H.J.Kim,L.Park,M.S.Lee,J.Polym.Sci.Part?A:Polym.Chem.,2007,45: 5741-5747;J.Du,Z.Liu,B.Han,Z.Li,J.Zhang,Y.Huang,Microporous?Mesoporous?Mater., 2005,84,254-260);或者加入氧化劑,如過硫酸銨、雙氧水,在氧化苯胺聚合同時利用生成 聚苯胺還原銀離子成納米銀粒子(M.D.Bedre,S.Basavaraja,B.D.Salwe,V.Shivakumar,L. Arunkumar,A.Venkataraman,Polym.Compos.,2009,30,1668-1677)。雙原位法的最大優勢是步 驟簡單,但是可控性不強,生成的聚苯胺可能與常規合成的結構有所區別,另外反應條件苛 刻以及需要特殊設備。
對于原位還原生成金屬粒子法,一種是直接利用聚苯胺還原銀離子生成納米銀,另一種 是外加還原劑還原銀離子,再者是DMF等溶劑在溶解聚苯胺的同時,高溫條件下可以還原硝 酸銀形成納米銀粒子(S.Bouazza,V.Alonzo,D.Hauchard,Synth.Met.,2009,159,1612-1619;G. Nesher,M.Aylien,G.Sandaki,D.Avnir,G.Marom,Adv.Funct.Mater.,2009,19,1293-1298);但 是前兩種方法,納米銀在聚苯胺中分散效果并不是很好,部分會分散在溶劑中或者僅僅吸附 在聚苯胺的表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未經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24391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