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溫濕壓多參量綜合計量檢定實驗箱箱體無效
| 申請號: | 200910243679.6 | 申請日: | 2009-12-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722066A | 公開(公告)日: | 2010-06-09 |
| 發明(設計)人: | 孟曉風;董登峰;賀曉雷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 主分類號: | B01L3/00 | 分類號: | B01L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慧泉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32 | 代理人: | 王順榮;唐愛華 |
| 地址: | 100191 北京市海淀區***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溫濕 參量 綜合 計量 檢定 實驗 箱體 | ||
(一)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溫濕壓多參量綜合計量檢定實驗箱箱體。該箱體能夠提供一種寬溫度、 濕度、壓力范圍,高均勻度的溫濕壓綜合計量檢定環境。
(二)背景技術
溫濕壓綜合計量檢定實驗箱箱體專門提供一定壓力下的均勻溫度、濕度環境。此均勻溫 度、濕度、壓力環境由前級裝置產生的飽和濕氣經雙溫雙壓原理變換獲得。一種參量變化或 多種參量同時變化,是溫濕壓檢定實驗的常規需求。當前溫度、濕度、壓力實驗箱箱體多種 多樣,但一般僅針對單參量,針對多參量的實驗箱箱體相當少見,且往往對其中任一參量進 行檢定時忽略其他參量;箱體設計通常存有不足之處:或氣體擴散結構不合理或保溫方式不 恰當或密封措施不周全,導致相關指標較差甚至根本達不到計量檢定要求。
如圖4,著重從保溫性能考慮,一種傳統實驗箱箱體其內膽殼體14’為長方體結構,由 蛇形盤管12’緊貼內膽外壁,蛇形盤管12’內換熱液體循環流動控溫。內膽由6塊厚金屬 板焊接而成,相鄰金屬板兩兩互相垂直。內膽外壁焊接方管作為加強筋11’。蛇形控溫盤管 固定于加強筋之間,其作用是控制箱體的溫度,減小箱體內氣體與箱體外壁的溫度差異,克 服環境溫度對箱體內氣體溫度的影響。
采用這種結構存在如下缺陷:
1、焊接過多影響箱體結構強度,如果為低溫壓力容器,由于金屬的冷脆性,在低溫承 壓狀態下容易損壞箱體。
2、方管所在處無法布置換熱盤管,且占用了較大的換熱面積,不利于箱體控溫。
3、蛇形控溫盤管與內膽外壁的接觸為線面接觸,接觸面積小,不利于導熱。
4、蛇形控溫盤管本質為串行換熱結構,當內膽質量過大時,管內液體流量小,載熱量 小,達到預定溫度的控溫調節時間過長,甚至造成箱體溫度不可控。
如圖1,著重從氣流擴散角度考慮,帶有氣體輸入、輸出通道的一種傳統實驗箱箱體, 主要由擴散區7’、工作區8’、匯集區9’等組成。實驗氣體從進氣管2’進入,經擴散區擴 散后進入工作區,流經匯集區氣體匯集后,由排氣管4’排出。
采用這種結構的實驗箱箱體存在如下缺陷:
1、采用喇叭口狀的擴散區、匯集區,當進氣管與工作區的截面積相差過大時,實驗氣 體在擴散區擴散不充分,無法均勻散布于工作區,尤其是氣體流速較低,呈現層流態時,實 驗氣體僅以很小的擴展角度流出。
2、由于擴散區、匯集區不便于加工,且此種結構要求箱體較長,不利于氣體的承壓結 構設計。
3、氣體的整體線形流動不利于擴散,工作區靠近箱體內壁的空間存在較大范圍的死區。
如圖9,以往的氣體溫壓實驗箱箱體的密封門有門軸23’、把手27’、觀察窗24’、觀 察窗口固定座25’和門鎖31’。門框40’安裝在箱壁15’上,上面焊接有門軸固定座30’、 密封環41’和門固定孔22’。門壁外側有保溫層保溫,門軸23’與門鎖31’配合,使門擠 壓門框上的密封環41’實現密封。
采用此種結構的密封門存在如下問題:
1、門軸與旋緊旋鈕配合的方式不能提供較大的擠壓力,尤其是箱體內外壓差過大時, 氣體滲漏的趨勢增強,容易在靠近門軸一側造成壓力滲漏。
2、門與內部氣體存在溫度差異,且門的質量大、熱容大,將持續影響內部氣體溫度場。
3、當箱體內氣體溫度與環境溫度差異過大時,門與門框的接合處容易造成箱體內氣體 與外界氣體的熱交換劇烈,導致箱門附近的溫度場均勻性較差,進而使箱體內整個氣體溫度 場受到影響。
(三)發明內容
1、目的: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溫濕壓多參量綜合計量檢定實驗箱箱體,箱體采取巧妙的保 溫策略,使其幾乎不受外界溫度的影響,同時對箱門采取嚴格的密封措施,以免氣體外溢或 滲入破壞實驗環境;通過合理設計箱體擴散結構,使得氣體能迅速擴散到箱體內整個空間, 滿足較高均勻度要求,解決現有箱體僅針對單一參量、氣流場溫濕度不均與、保溫不嚴等問 題。
2、技術方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未經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243679.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