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脂肪胺類化合物的合成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0910237730.2 | 申請日: | 2009-11-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070458A | 公開(公告)日: | 2011-05-25 |
| 發明(設計)人: | 鄧玉林;孫建華;戴榮繼;孟薇薇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理工大學;北京理工亙元醫藥技術開發中心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7C209/28 | 分類號: | C07C209/28;C07C211/03;C07C211/23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0081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脂肪 化合物 合成 方法 | ||
1.一種脂肪胺類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常溫和常壓條件下,以脂肪酮和氨或脂肪酮和低級伯胺為原料,鈦酸四異丙酯為催化劑,硼氫化鈉為還原劑,無水乙醇、無水甲醇或異丙醇其中之一或它們兩種以上的混合物為反應溶劑,一步法合成脂肪胺類化合物,其反應式如式(I)所示:
其中:
R1、R2均表示含碳原子數1~28的脂肪烴基;
R3表示H或含碳原子數1~20的脂肪烴基。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脂肪胺類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合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一、將鈦酸四異丙酯、反應溶劑、脂肪酮和氨或鈦酸四異丙酯、反應溶劑、脂肪酮和低級伯胺加入密閉的反應容器中,壓力為常壓,反應溫度為常溫10~30℃,攪拌3~10小時,再向反應體系中緩慢加入一定量的硼氫化鈉,再反應2~8小時;
步驟二、采用硅膠薄層色譜跟蹤反應,展開劑為乙酸乙酯和石油醚,乙酸乙酯與石油醚的體積比為3∶7,碘熏顯色;待脂肪酮都轉化為胺后,向反應器中加入1mol/L的氫氧化鈉溶液以終止反應;
步驟三、過濾除去白色固體,得到濾液,用有機溶劑萃取濾液,分去水相;有機相用1mol/L的鹽酸溶液萃取,分去有機相;水相用氫氧化鈉溶液調至堿性,pH≥10,用有機溶劑萃取,分去水相,有機相用飽和氯化鈉溶液洗至中性,除去溶劑,得到有魚腥味的脂肪胺類化合物。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脂肪胺類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脂肪酮為碳原子數3~30的脂肪酮;所述伯胺是碳原子數1~20的伯胺;脂肪酮與氨或脂肪酮與低級伯胺的摩爾比為1∶1~1∶20。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脂肪胺類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應溶劑是無水甲醇、無水乙醇或異丙醇其中之一或它們兩種以上的混合物,體積配比比例在0~100%,用量為10~100ml。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脂肪胺類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氨為氣態時,可以將氨氣直接通入到反應體系中,也可以將氨氣事先溶于所述反應溶劑,隨反應溶劑一起加入;所述低級伯胺溶于所述反應溶劑中,隨反應溶劑一起加入。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脂肪胺類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脂肪酮與鈦酸四異丙酯的摩爾比為1∶1~1∶20。
7.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脂肪胺類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脂肪酮與硼氫化鈉的摩爾比為1∶1~20∶1。
8.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脂肪胺類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氫氧化鈉的加入量為每10mmol脂肪酮原料加入10~100ml氫氧化鈉溶液。
9.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脂肪胺類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鹽酸溶液的加入量為每10mmol脂肪酮原料加入10~100ml鹽酸溶液。
10.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脂肪胺類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萃取溶劑為無水乙醚、乙酸乙酯、正己烷、石油醚其中之一或它們兩種以上的混和物,體積配比比例在0~100%,溶劑的用量為10~100ml。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理工大學;北京理工亙元醫藥技術開發中心有限公司,未經北京理工大學;北京理工亙元醫藥技術開發中心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237730.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