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雙向信道中基于最小均方誤差波束成型的信息傳輸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0910219342.1 | 申請日: | 2009-12-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741448A | 公開(公告)日: | 2010-06-16 |
| 發明(設計)人: | 李穎;李海強;孫岳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4B7/06 | 分類號: | H04B7/06;H04L1/06;H04L25/02 |
| 代理公司: | 陜西電子工業專利中心 61205 | 代理人: | 王品華;朱紅星 |
| 地址: | 710071***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雙向 信道 基于 最小 誤差 波束 成型 信息 傳輸 方法 | ||
1.一種雙向信道中基于最小均方誤差波束成型的信息傳輸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采用Turbo碼對兩個源節點的數據信息d1,d2分別進行編碼,得到編碼序列x1,x2,對該編碼序列進行調制,并將調制后的信號s1(n)和s2(n)以功率p1和p2同時發送至中繼節點;
(2)中繼節點基于最小均方誤差準則構建波束成型矩陣:
2a)令HUL=[h1,h2],HDL=[h2,h1]T,h1和h2分別為源節點到中繼節點的信道,對HUL進行奇異值分解HUL=U∑VH,U∈CM×2,將中繼最小均方誤差波束成型矩陣表示為AMMSE=U*BMMSEUH,BMMSE∈C2×2;
2b)采用最小均方誤差準則構建中繼波束成型矩陣:
根據最小均方誤差準則的接收機和發射機表達式構建中繼最小均方誤差波束成型矩陣:
其中σn2和σa2分別為噪聲功率和信號功率,aMMSE和bMMSE是構建波束成型矩陣需要求解的兩個復變量,I是復單位矩陣,是最小均方誤差接收機表達式,是最小均方誤差發射機表達式;
利用奇異值分解公式和分別對HDLH和HULH進行分解,得到中繼波束成型矩陣為:
令
使AMMSE=U*BMMSEUH;
式中BMMSE矩陣通過對源節點S1和S2的可達速率求解得到,U*為U的共軛矩陣,UH為U的共軛轉置矩陣;
(3)利用得到的最小均方誤差波束成型矩陣,對中繼節點接收到的混合信號進行最小均方誤差波束成型,表示為xR(n)=AMMSEyR(n),n=1,...,N,其中yR(n)為中繼節點接收到的兩個源節點的混合信息;
(4)中繼節點在第二個時隙將波束成型信息xR(n)廣播給兩個源節點,這兩個源節點分別從各自接收到的信息中減去自相干擾后,通過解調得到對方源節點的信息,以在兩個時隙內實現源節點之間信息的交換。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向信道中基于最小均方誤差波束成型的信息傳輸方法,其中步驟2b)所述的矩陣BMMSE通過源節點的可達速率求解,按照如下步驟進行:
第一步,引進向量α=[α21,α12]T,其中Rsum=r21+r12,r12為源節點S1通過中繼節點向源節點S2傳輸的可達速率,r21為源節點S2通過中繼節點向源節點S1傳輸的可達速率,
對于確定的向量α,源節點可達速率優化表示為:
其中g1=UHh1,g2=UHh2,Rsum為源節點可達速率;
第二步,將上述可達速率優化轉化為中繼發射功率優化求解的表達式為:
pR=||BMMSEg1||2p1+||BMMSEg2||2p2+tr(BMMSEBMMSEH)
subject?to
??????????
r為求解過程中的一個常量:
第三步,對第二步的中繼發射功率優化求解表達式進行求解:
(a)設定向量α、源節點速率和的上限及中繼發射功率上限PR均為已知,令rmin=0,
(b)根據設定的參數求解中繼發射功率優化表達式,得到最優解pR*以及此時的矩陣BMMSE,如果令rmin=r,否則令rmax=r;
(c)令δr為給定的一個常數,若rmax-rmin≥δr,利用更新r的值后,返回步驟(b)執行循環,繼續求解中繼發射功率優化表達式,直到rmax-rmin≤δr,循環結束,最終得到矩陣BMMSE。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未經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219342.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