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鋰離子電池的磷酸鐵鋰的制備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0910210662.0 | 申請日: | 2009-11-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714658A | 公開(公告)日: | 2010-05-26 |
| 發明(設計)人: | 劉勇;劉素琴;張慶華;黃可龍;李虹云;劉維維 | 申請(專利權)人: | 湖南維邦新能源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M10/058 | 分類號: | H01M10/058;H01M4/5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余剛;汪永生 |
| 地址: | 410000 湖***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鋰離子電池 磷酸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鋰離子電池的電極材料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磷酸鐵鋰是目前常用的鋰離子電池尤其是大動力電池的電極 材料,因此對于磷酸鐵鋰的制備已有很多研究。固相合成法是電極 材料制備中最為常用的一種方法,也是早期合成磷酸鐵鋰的主要方 法。Li?G,Azuma?H,Tohda?M.Optimized?LiMnyFe1-yPO4?as?the?cathode for?lithium?batteries[J].J.Electrochem.Soc.,2002,149(6):743-747披 露了采用以FeC2O4.2H2O、Fe2O3、FePO4為鐵源物質,以NH4H2PO4、 (NH4)2HPO4為磷酸源物質,以Li2CO3、LiOH為鋰源物質,以金屬 或者金屬氧化合物為添加劑,加入C源物質后經過球磨和真空干 燥,再經過高溫固相合成法合成磷酸鐵鋰。該方法的特點是工藝簡 單且易于產業化,但產物的粒徑分布不均、形貌不規則,對下游制 造商的工藝控制有一定影響;CN200510032593.0披露了采用鐵源 如Fe2O3,鋰源LiH2PO4、摻雜金屬和C進行濕法球磨及噴霧干燥 (或不干燥)后進行的碳熱還原法,該方法特點是生產過程簡單、 但其容量和倍率性能不佳;Delacourt?C,Poizot?P,Levasseur?S, Masquelier?C.Electrochemical?and?Solid-State?Letters,2006,9(7): A352-A355披露了將物料(NH4)2Fe(SO4)2.6H2O、H3PO4加入到LiOH 的液相共沉淀法,該法的前驅體在較低溫度下可得到,該制備過程 包括前驅體制作、包碳、摻雜等,步驟較多;Liu?H,Xie?J?Y,Wang?K, Alloys?Compd.,2008,456:461-465披露了用溶膠-凝膠法,采用便宜 的三價鐵與乙二醇醚反應生成Fe(NO3)3+3CH3OCH2CH2OH→ Fe(OCH2CH2OCH3)3+3HNO3,所生成的Fe(OCH2CH2OCH3)3繼續水 解并與LiH2PO4反應生成凝膠,用葡萄糖作為碳源,燒成的磷酸鐵 鋰,其粒徑為65nm且分布均勻,具有82m2/g的比表面積,化學均 勻性好,但其合成周期長、制備過程復雜、過程較難控制。
現在有技術中路線最簡單的工藝為(如中國申請 CN200510032593.0所披露的):采用鐵的2+價鐵鹽、鋰鹽Li2CO3、 有機碳源、金屬氧化物在有機溶劑乙醇、甲醇或丙酮中球磨、真空 干燥、再進行固相反應生成磷酸鐵鋰,也是較為成熟的技術,其優 點是生產過程簡單,設備投資小,電化學性能較高;缺點是振實密 度較小,導致電池制作中體積密度提高不上去,從而降低了電池的 容量,并且有大量廢氣產生。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改進的用于制備磷酸鐵鋰的方 法,以提高其振實密度。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改進的用于制備磷酸鐵鋰的 方法,以提高鋰電池的儲存穩定性。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改進的用于制備磷酸鐵鋰的 方法,以避免在碳負極易形成枝晶、掉粉而影響電池的性能或安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湖南維邦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經湖南維邦新能源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21066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