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取代4-喹啉酮類化合物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0910196588.1 | 申請日: | 2009-09-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691355A | 公開(公告)日: | 2010-04-07 |
| 發明(設計)人: | 許斌;趙添堃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7D215/233 | 分類號: | C07D215/233;C07D401/04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31205 | 代理人: | 陸聰明 |
| 地址: | 200444***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取代 喹啉 酮類 化合物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4-喹啉酮類化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含氮雜環在藥物研究領域中是一種非常常見的藥效基團,是當今小分子藥物研發的重要目標之一。在2007年全球銷量前25位的品牌藥物中,都具有含氮雜環骨架。含氮雜環化合物所具有的抗菌、抗腫瘤等生理活性,以及其在基礎理論和應用研究方面的重要意義,使得合成這類化合物和研究其化學和生物特性,成為有機化學及相關領域的一個熱門課題。而喹啉酮類化合物就是含氮雜環中的一類,它們被廣泛地應用于醫藥領域。這類化合物由于其抗菌廣、抗菌作用強、耐受性好等特點,而作為合成抗菌藥中的重要類別在臨床上得到廣泛應用。例如,用于治療多重耐藥鏈球菌引起的肺炎的Levaquin以及用于治療細菌性結膜炎的Vigamox等藥物中都含有喹啉酮的結構。4-喹啉酮類化合物由于其潛在的抗細胞有絲分裂活性、抗利什曼病活性、抗真菌活性以及抗腫瘤活性等等,目前已經成為有機化學和藥物化學的研究熱點。
由于4-喹啉酮類化合物結構上的特殊性,這類化合物可以作為重要的合成中間體用于有機合成反應。例如,其4位的羰基可被還原為羥基,從而可以轉變為其它有機官能團,用于合成取代的喹啉類化合物。通過簡單的溴化反應,4-喹啉酮類化合物3位的氫原子可以很順利地轉變為溴原子或者碘原子。由這些3位鹵代的衍生物出發,可以經文獻反應,很容易地轉化為一系列3位烷基或芳基取代的4-喹啉酮類衍生物。另外,4-喹啉酮類骨架的雙鍵經還原后可生成2,3-二氫-4-喹啉酮,用于合成4-氯喹啉和4-氨基喹啉等抗瘧藥物。喹啉類化合物多存在于蕓香科植物當中,具有明顯的生物活性,是很多天然產物和臨床藥物分子的活性骨架。例如,從金雞鈉樹皮中提取出來的的抗瘧疾藥物奎寧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而人工合成的喹啉類藥物4-氯喹啉,則一直廣泛用于預防和治療瘧疾。
由此可見,發展一種能高效合成喹啉酮類化合物,特別是制備4-喹啉酮類化合物的新方法,具有重要的意義。它不僅可以為喹啉類藥物提供重要的合成中間體,同時合成的4-喹啉酮類化合物本身也可供生理活性篩選。
目前,文獻中報道過的合成4-喹啉酮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通過微波反應制備。這種方法原料來源廣泛,但該反應要依靠微波的輔助,不利于工業生產。
(二)在強堿條件下,通過鋰化反應制備。這種方法通常要使用丁基鋰等強堿,對底物中的敏感官能團適應性較差。同時,反應條件比較苛刻,不適用于工業生產。
(三)通過過渡金屬催化的碳氮鍵形成制備4-喹啉酮類化合物。這類反應操作簡單,但是現有方法仍局限在少數底物,并且對于芳香胺的反應不好。
綜上所述,制備4-喹啉酮類化合物的方法有很多,但是這些反應的原料不易得到,需要經過比較復雜的合成步驟;在某些反應中的反應原料局限性較大,反應產率較低,反應試劑昂貴以及反應條件較為苛刻等等。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種取代4-喹啉酮類化合物。
本發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該化合物的制備方法。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方法采用的反應機理為:
其中;
R2=H,4-OMe,4-Et,4-F;
R3=H,p-Me,p-Cl,p-NO2,m-Me,o-OMe.
根據上述反應機理,本發明采用了如下的技術方案:
1.一種取代4-喹啉酮類化合物,其特征在于該化合物的結構式為:
其中:
R2=H,4-OMe,4-Et,4-F;
R3=H,p-Me,p-Cl,p-NO2,m-Me,o-OMe.
一種制備上述取代4-喹啉酮類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具有如下步驟:將芳基炔酮、取代芳胺和碳酸鉀按1∶(1.0~2.0)∶(2.0~5.0)的摩爾比溶于二氧六環中,并加入催化劑用量的三(二亞芐基丙酮)二鈀和三苯基膦,攪拌反應至反應原料消失;用硅藻土過濾,除去溶劑后得粗產物;該粗產物經純化,即得到相應的取代4-喹啉酮類化合物;所述的芳基炔酮的結構式為:
其中:R2=H,4-OMe,4-Et,4-F;
所述的取代芳胺的結構式為:R1-NH2
其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大學,未經上海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196588.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具有緩沖器的手仗
- 下一篇:利用由體重產生的能量的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