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注塑模具的外拉式脫模結構無效
| 申請號: | 200910192308.X | 申請日: | 2009-09-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664985A | 公開(公告)日: | 2010-03-10 |
| 發明(設計)人: | 姚天葉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山市登盈精密注塑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9C45/40 | 分類號: | B29C45/40;B29C45/26;B29C45/14 |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漢通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 | 代理人: | 田子榮 |
| 地址: | 528401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注塑 模具 外拉式 脫模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注塑模具結構,特別涉及注塑產品內壁面存在倒扣的注塑模具的外拉式脫模結構。
背景技術
斜頂脫模機構是目前注塑模具中脫模機構中最簡單、較常用一種形式。它制造簡單、更換容易。對于結構較復雜的產品,尤其是內壁具有倒扣的產品,通常采用斜頂脫模機構出。
但對于如圖1所示的產品,其側面1A比較長,內部空間位置很小,,如果其內壁的倒扣2A仍然采用斜頂脫模,受產品內部空間的限制,設計出來的斜頂3A也為細長型,如圖2所示,細長型的斜頂存在易變形及彎曲等缺點,最終會造成產品尺寸不穩定,產品成型質量差,次品多,生產效率低。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注塑模具的外拉式脫模結構,結構簡單、強度好、不易變形,用該脫模結構生產的產品質量穩定,成品率高。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注塑模具的外拉式脫模結構,包括前模、后模、后模上設有用于產品倒扣結構成型的后模鑲件及設在后模上的滑塊,前模上設有用于使滑塊側向移動的斜導柱,所述滑塊上設有可插入產品內腔的勾塊,所述后模鑲件上設有可容置滑塊上的勾塊的容置腔。
所述斜導柱一端傾斜固定在前模上,另一端指向后模,所述滑塊上設有可插置斜導柱的斜孔。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滑塊脫模機構代替斜頂脫模機構,因滑塊強度好,在注射過程中受到壓力時不易產生變形、不易損壞,能滿足長期生產的要求,保證產品尺寸穩定,成品率高。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詳細的描述。
圖1是成型產品示意圖。
圖2是現有技術中斜頂脫模結構的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模具的主視圖。
圖4是圖3合模狀態時的B-B剖視圖。
圖5是圖3開模狀態時的B-B剖視圖。
圖6是圖5中A處的放大圖。
圖7是圖3脫模狀態時的A-A剖視圖。
圖8是本發明滑塊的立體示意圖。
圖9是本發明后模鑲件的立體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3至圖7所示注塑模具的外拉式脫模結構,包括前模2、后模5,斜導柱3、滑塊4、后模鑲件6、頂桿8,后模鑲件6用于產品倒扣結構的成型,斜導柱3固定在前模2上,其一端傾斜固定于前模2上,另一端指向后模5。滑塊4設在后模5上,滑塊4上設有可插置斜導柱3的斜孔7,并且滑塊4能夠在斜導柱3的導向下側向移動。
如圖8和圖9所示,后模鑲件6下方設有容置腔61,滑塊4上設有勾塊41,滑塊4上的勾塊41可嵌入后模鑲件6上的容置腔61。
如圖4所示,合模時,斜導柱3伸入斜孔7推動滑塊4,滑塊4受斜導柱3的側壓力移動到成型緊密配合位置,此時,滑塊4上的勾塊41嵌入后模鑲件6上的容置腔61。
如圖5和圖6所示,開模時,斜導柱3退出斜孔7,同時撥動滑塊4移動,滑塊4的勾塊41從后模鑲件6上的容置腔61中退出,產品1的側壁11受到勾塊41的拉力向外變形與后模鑲件6脫離。
如圖7所示,脫模后,頂桿8將產品1頂出。
本實施例中的模具是一模兩腔。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山市登盈精密注塑有限公司,未經中山市登盈精密注塑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192308.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