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對稱加密的認證加密方法及加密系統無效
| 申請號: | 200910190903.X | 申請日: | 2009-09-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667913A | 公開(公告)日: | 2010-03-10 |
| 發明(設計)人: | 李方偉;孫遜;張鑫;張海波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郵電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4L9/08 | 分類號: | H04L9/08;H04L9/32 |
| 代理公司: | 重慶市恒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劉小紅 |
| 地址: | 400065重***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對稱 加密 認證 方法 系統 | ||
1.一種認證加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A:發送端和接收端密鑰生成單元根據隨機選擇的私鑰生成相應公 鑰,將公鑰、各自對應的身份標識和簽名發送給服務器;
步驟B:發送端通過服務器收到接收端公鑰,發送端密鑰生成單元根據 接收端公鑰和選取的隨機數生成發送端會話密鑰,加密單元利用發送端會話 密鑰K對要發送的消息m進行對稱加密,從而生成密文c,將隨機數k、發送 端的私鑰xa及所要發送的消息m輸入雙重模指數運算單元,調用公式 r=(gm+k(mod?p))(mod?q)和s=k/(r+xa)(mod?q)計算認證信息r和s,把加密消息和 認證信息通過服務器發送給接收端,其中,p和q為大素數;
步驟C:接收端接收到加密消息和認證信息后,接收端密鑰生成單元根 據自己的公、私鑰、發送端的公鑰以及認證信息生成接收端會話密鑰,解密 單元利用接收端會話密鑰對加密消息進行解密,接收端算法模塊將消息m、 認證信息r和s、q階生成元g、發送端公鑰ya輸入雙重模指數運算單元,調用 公式r′≡(gm(grya)s(mod?p))(mod?q)計算接收端認證確認信息r′,比較單元對認證 確認信息和收到的認證信息進行比較,如果相等則解密出的消息m是有效的。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認證加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A進一 步包括,發送端、接收端參數選擇單元選取大素數p、q,滿足q整除p-1, 在乘法群中選取一個q階生成元g,并分別選取隨機數xa、xb作為各自的私 鑰;密鑰生成單元分別調用公式進行模指數運算, 分別確定發送端、接收端公鑰ya、yb;簽名單元利用私鑰xa、xb對由公鑰ya和 身份標識IDA組成的發送端消息串ya||IDA、由公鑰yb和身份標識IDB組成的接 收端消息串yb||IDB分別進行簽名,得到發送端簽名和接收端簽名 將注冊信息、公鑰和簽名寫入注冊用戶列表L,綁定用戶身份 和其公鑰,其中,IDA為發送端身份標識、IDB為接收端身份標識。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認證加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B進一 步包括,發送端選取隨機數k,密鑰生成單元根據接收端的公鑰yb和隨機數k, 輸入雙重模指數運算單元,調用公式K=((yb)k(mod?p))(mod?q)獲得用于加密消息 的發送端會話密鑰K,加密單元利用K對稱加密消息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郵電大學,未經重慶郵電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190903.X/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