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反膠束提取菜籽蛋白的后萃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0910184477.9 | 申請日: | 2009-08-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619098A | 公開(公告)日: | 2010-01-06 |
| 發明(設計)人: | 王立峰;朱均旺;袁建;鞠興榮;何榮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財經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7K14/415 | 分類號: | C07K14/415;C07K1/14 |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 代理人: | 王玉梅 |
| 地址: | 210046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膠束 提取 菜籽 蛋白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反膠束提取菜籽蛋白的后萃方法。
背景技術
油菜是我國大面積生產的一種油料作物,產量居世界第一位。菜籽油加工過程中產生的 副產品量巨大,僅菜籽粕產量,每年就超過1000萬噸。菜籽粕中含有35%~42%的粗蛋白質, 并且菜籽蛋白中賴氨酸、胱氨酸和蛋氨酸的含量較高,氨基酸平衡優于大豆蛋白,是一種植 物蛋白來源。
目前以菜籽或菜籽粕為原料,生產菜籽蛋白的方法主要有水相法,水相酶解法,有機溶 劑萃取,超濾、滲濾法等方法。水相法在工業生產中往往蛋白提取率較低,還有廢水不易處 理,易造成環境污染等問題;水相酶解法雖然提高了菜籽蛋白的提取率,但降低某些蛋白功 能性質和營養價值;用醇、酮等有機溶劑制備菜籽蛋白的方法,因工藝復雜、成本高以及溶 劑對蛋白質營養價值的影響等問題;而超濾、滲濾法生產的料液中含有蛋白質、果膠等大分 子物質,超濾膜膜面或膜孔很容易被污染,導致超濾膜的處理能力下降甚至不能工作,而且 污染后的清洗工作也相當繁雜,致使超濾技術在工業上的推廣和應用受到極大的限制。
國內外研究者在不段地探索新的蛋白分離技術。反膠束萃取就是在這一背景下發展起來 的新型高效分離技術【李祥村,賀高紅,反膠束萃取蛋白技術的新進展[J].水處理技術,2005.31 (1)7-12.】。許多研究表明反膠束萃取技術作為一項新型的分離技術,在分離提純生物活性 物質方面有很大的優勢。反膠束是表面活性劑在有機溶劑中自發形成的納米尺度的一種聚集 體,在反膠束中,表面活性劑的極性基團部分圍成一個極性核心,稱為水池,這個水池包括 表面活性劑的極性基團內表面和其中的水分,以及溶解于水中的離子等,具有親水性的生物 大分子就可以溶解于水池中的水分而被以膠束的形式萃取出來。反膠束的一個重要參數是它 的含水量W0,即水池中溶入的水與表面活性劑的摩爾比,它決定反膠束的尺寸。據報道生物 活性物進入反膠束溶液是一種協同過程,即在宏觀兩相(有機相和水相)界面間的表面活性劑 層同鄰近的蛋白質發生靜電作用而變形,接著在兩相界面形成了包含有生物活性物的反膠束, 此反膠束擴散進入有機相,從而實現了萃取分離,此過程稱為前萃。
對于反膠束法提取方法而言,通過前萃工藝得到前萃液固然重要,然而從前萃液中將目 標產物分離出來同樣重要,這個過程通常稱之為后萃。以往的后萃方法一般是將反膠束溶液 和緩沖溶液接觸,調節溶液的pH值、離子強度等因素,使蛋白質轉入水相,實現后萃。
但是采用傳統的后萃方法,一般是用緩沖溶液消耗量大,浪費大量水資源,使反膠束提 取蛋白質的顯著優勢被掩蓋,在后期還要蒸發大量水分,耗費電能;而且,在傳統的后萃過 程中,兩相界面上會產生一種白色復合物。這是因為在后萃過程中,蛋白質會與表面活性劑 作用,變性失活,沉淀在兩相的界面上。這樣,不僅導致蛋白質提取率低,同時也造成表面 活性劑的大量損失。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反膠束提取菜籽蛋白的后萃方法,該方法工藝簡單,蛋白質變性程度大 大減小,蛋白提取率高,表面活性劑的損失顯著降低;節約水資源,并降低工業生產中的能 耗。
所述的反膠束提取菜籽蛋白的后萃方法為:用反膠束溶液提取菜籽蛋白,得到前萃液, 前萃液經真空濃縮,除去反膠束溶液中的有機溶劑后加入緩沖溶液,萃取分離,得到菜籽蛋 白的水溶液。
由于先采用真空濃縮的方式除去前萃液中的絕大部分有機溶劑,然后加入緩沖溶液得到 后萃液,進行后萃,采用該方法,后萃過程中蛋白質變性程度大大減小,表面活性劑的損失 顯著降低;由于預先除去了絕大部分有機溶劑,只需加入少量的緩沖溶液即可實現后萃過程, 不僅蛋白質后萃率高,而且節約水資源,降低后續蛋白質濃縮環節中的能耗,生產成本大大 降低。
用反膠束溶液提取菜籽蛋白的方法如下:將菜籽粕粉加入反膠束溶液中,在超聲波作用 下進行萃取,然后經固液分離得到前萃液。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財經大學,未經南京財經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184477.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