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直讀式粉塵濃度檢測儀無效
| 申請號: | 200910182387.6 | 申請日: | 2009-07-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603912A | 公開(公告)日: | 2009-12-16 |
| 發明(設計)人: | 朱勇賓;丁國正;王雪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常熟市福虞礦山器材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N15/06 | 分類號: | G01N15/06;G01N1/14;G08C23/04 |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專利商標事務所 | 代理人: | 朱偉軍 |
| 地址: | 215500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直讀 粉塵 濃度 檢測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環保安全設施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直讀式粉塵濃度檢測儀,用于對工礦企業工作場所的空氣中的粉塵濃度檢測而藉以了解空氣的質量。
背景技術
對于那些在生產過程中易產生粉塵的行業,例如煤礦、水泥生產行業、紡織行業、食品加工行業(面粉加工企業)和醫藥化工行業等等,通常需要憑借粉塵監測裝置對作業現場的空氣進行監測,以便采取相應的處置措施,一方面保護作業人群的身體健康,另一方面防止事故發生。以往由媒體報道的面粉廠爆炸、麻棉紡織廠爆炸以及某些煤礦爆炸事故等均因空氣中的粉塵濃度趨于飽和并且遇靜電或明火所致,還有,上述行業的職工的職業病也因長期受作業場所的粉塵侵害而致病。近幾年來,隨著人們對文明生產、安全施工意識和以人為本理念的不斷提高,因此對于前述行業,不僅制定有對作業場所進行粉塵監測的制度,并且為作業現場或稱一線崗位的職工配備了粉塵濃度監測裝置,這在煤礦較為普遍。
已有技術對粉塵濃度的監測是靠取樣裝置現場取樣,然后對所取的樣進行稱重。以煤礦粉塵取樣裝置為例,中國實用新型專利授權公告號CN2799901Y所推薦的雙向隔膜泵(業界稱抽氣裝置)在使用狀態配有類似于CN2800261Y結構的采樣頭,選擇性地分發給礦工,由礦工攜帶,在結束了一個工班后,將取樣頭中的濾紙取出,交由安監科室或類似的部門稱重,將該稱重所得的重量減去原濾紙的(新啟用時的濾紙)重量,從而獲知礦井中的粉塵濃度。
前述用于對粉塵濃度監測的裝置所存在的欠缺之一,難以客觀真實地反映被監測環境中的粉塵濃度或稱含量,因為裝置是便攜式的,由作業人員隨身佩帶,在作業人員工作的過程中,隨著肢體的運動,裝置不斷地受振動影響,從而使本來已進入到采樣頭中的粉塵脫落和流失,影響取樣效果;之二,由于粉塵濃度的結果是通過稱重獲知,因此,一方面不能在線獲知(或稱即時獲知又稱直讀),而只有當作業人員離開作業現場后交由專門的部門經稱重比對得到結果,另一方面稱重的誤差較大;之三,具有誤導性,因為,如業界周知之理,濾紙對環境的敏感程度較大,其自身的重量會因氣候、濕度的變化而變化,當潮濕天氣時,因其吸潮嚴重,因此所得到的結果并不是真正的結果;之四,由于在作業現場無法即時或稱動態地獲知粉塵濃度,因而這種結構的裝置并不適用于專業的監測單位例如疾控中心、環保部門和勞動監察部門等的檢查使用。
鑒于上述已有技術中的粉塵濃度監測裝置存在的諸多弊端,因此有必要加以合理改進,下面將要介紹的技術方案便是在這種背景下產生的。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任務在于提供一種不會因振動而影響檢測、能以動態變化形式地真實并且及時地揭示作業環境中的粉塵濃度、檢測結果正確以及既可適合于行業自身使用又可滿足監測部門監測時使用的直讀式粉塵濃度檢測儀。
本發明的任務是這樣來完成的,一種直讀式粉塵濃度檢測儀,包括抽氣裝置和采樣頭,特點是:還包括有信號發射裝置、信號接收裝置、粉塵攔截裝置、攜有顯示屏的信號處理裝置和箱體,所述采樣頭與箱體固定并且探出于箱體外,與所述信號接收裝置氣路連接,所述抽氣裝置、信號發射裝置、信號接收裝置和信號處理裝置設在所述箱體內,信號接收裝置與信號發射裝置相配合并且位于信號發射裝置的上部,粉塵攔截裝置設在信號發射裝置與信號接收裝置之間,其中:信號發射裝置和信號接收裝置均由線路與所述信號處理裝置電連接,并且發射裝置與所述抽氣裝置氣路連接。
在本發明的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采樣頭包括帽蓋、含塵空氣分流片、座圈和帽蓋座,含塵空氣分流片設在座圈的臺階腔上,四周開設有分流槽,座圈設在帽蓋座的座圈腔中,并且帽蓋座的螺紋配接頭與所述箱體上的螺紋配接座旋接配合,所述帽蓋與帽蓋座旋接配合,其中,帽蓋中央的帽蓋孔與所述分流槽相通,分流槽經座圈的座圈通孔與所述帽蓋座中央的帽蓋通孔相通,而帽蓋通孔與所述的位于信號發射裝置的上部的信號接收裝置的氣路相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常熟市福虞礦山器材有限公司,未經常熟市福虞礦山器材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182387.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