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復用的方法及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0910178758.3 | 申請日: | 2009-09-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035780A | 公開(公告)日: | 2011-04-27 |
| 發明(設計)人: | 畢峰;楊瑾;袁明;梁楓;吳栓栓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27/26 | 分類號: | H04L27/2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吳艷;龍洪 |
| 地址: | 518057 廣東省深圳市南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物理 上行 控制 信道 方法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通信領域,更具體地,涉及一種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復用的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LTE(Long?Term?Evolution,長期演進)系統、LTE-A(LTE?Advanced,LTE增強)系統、IMT-Advanced(International?Mobile?Telecommunication?Advanced,高級的國際移動通信系統)都是以OFDM(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xing,正交頻分復用)技術為基礎。在OFDM系統中主要是時頻兩維的數據形式。如圖1所示,在LTE、LTE-A中資源塊(Resource?Block,簡稱RB)定義為在時間域上連續1個時隙(slot)內的OFDM符號,在頻率域上連續12或24個子載波,所以1個RB包括個資源單元(Resource?Element,簡稱RE),其中Nsymb表示1個slot內的OFDM符號的個數,表示資源塊在頻率域上連續子載波的個數。RB映射在物理資源上則稱為物理資源塊(Physical?Resource?Block,簡稱PRB)。
目前LTE系統中PUCCH的(Physical?Uplink?Control?Channel,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用于承載ACK/NACK(Acknowledgement/Negative?Acknowledgement,確認/非確認信息)、CQI(Channel?Quality?Indicator,信道質量指示)、SRI(Scheduling?Requirement?Indicator,調度請求指示)等信息。不同格式的PUCCH,用于發送包括:SRI、上行ACK/NACK、CQI反饋,或者CQI反饋+ACK/NACK等不同的上行控制信息,如下表所示,PUCCH共有如下表所示的不同格式:
其中,不同用戶間PUCCH?format?1/1a/1b的復用由frequency?domain?CDM(Code?Division?Multiplexing,碼分多址)code(Zadoff-Chu?cyclic?shift,ZC循環移位序列)和time?domain?CDM?code(orthogonal?cover,正交碼)確定,即通過正交碼和CAZAC(Constant?Amplitude?Zero?Auto?Correlation,恒定幅度零自相關)序列的Cyclic?Shift來區分不同的用戶;不同用戶間PUCCH?format?2/2a/2b的復用由frequency?domain?CDM?code??(ZC?cyclic?shift)確定,即通過CAZAC序列的Cyclic?Shift來區分不同的用戶。
如圖2所示,LTE-A系統中引入relay(中繼節點)之后增加了新的鏈路:eNode-B(基站)與relay之間的鏈路稱為backhaul?link(回程鏈路或中繼鏈路),relay與UE(User?Equipment,用戶設備)之間的鏈路稱為access?link(接入鏈路),eNode-B與UE之間的鏈路稱為direct?link(直傳鏈路)。
如圖3所示,終端到基站的PUCCH和中繼節點到基站的R-PUCCH(Relay?link-Physical?Uplink?Control?Channel,中繼鏈路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采用時隙間跳頻的方式,即在上行頻帶的兩邊進行傳輸PUCCH或R-PUCCH,頻帶中間傳輸PUSCH(Physical?Uplink?Shared?Channel,物理上行共享信道)或R-PUSCH。
圖4示出了使用Normal?CP(正常循環前綴),且ZC循環移位序列間隔為2時資源塊內資源信道化的示意圖,其中,CS_index為ZC循環移位序列索引(“0”、“1”、“2”、...、“11”),OC_index為正交碼序列索引(“0”、“1”、“2”)。
在采用帶內中繼(inband-relay)時,relay無法同時進行收發,在發射和接收之間需要1個“gap”(間隔)來完成收發或發收狀態的轉換。而目前LTE的PUCCH是沒有“gap”的,所以導致終端到基站的PUCCH和中繼節點到基站的R-PUCCH之間的設計會有不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178758.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防水型電熱執行器
- 下一篇:一種基于解調導頻的層映射方法及網絡側設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