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毛棉混紡針織面料浸染前處理工藝無效
| 申請?zhí)枺?/td> | 200910178464.0 | 申請日: | 2009-10-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041683A | 公開(公告)日: | 2011-05-04 |
| 發(fā)明(設計)人: | 馮琳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通英瑞染織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D06M16/00 | 分類號: | D06M16/00;D06L3/00;D06L3/02;C12S11/00;D06M101/12;D06M101/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達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 地址: | 226008 ***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混紡 針織 面料 浸染 處理 工藝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印染工藝,尤其涉及浸染前處理工藝。
背景技術
毛棉混紡面料由于其優(yōu)良的服用性能很受消費者歡迎。目前有色面料一般使用色紡的方法加工,即將毛條和棉條按面料顏色要求分別染色后再混紡成紗織布,這種加工方法無法適應快節(jié)奏小批量生產。為適應小批量的要求,很多染廠探索用浸染的方法完成毛棉混紡面料的染色。毛棉混紡面料的染色主要技術難點是前處理工藝條件的控制,目前使用的雙氧水純堿法前處理易造成毛纖維的損耗且效果不穩(wěn)定,阻礙了訂單的順利完成。
毛/棉染色對前處理質量的要求為:
1.毛效一致,雜質油劑等去除均勻。
2.染淺色時,前處理后的面料無棉籽殼,白度達染色要求。
3.對毛纖維的損傷要降到最低。
常規(guī)毛/棉染色前處理工藝如下:
工藝處方
工藝參數(shù)
溫度:80℃;時間:60分鐘。
前處理面料質量
1.前處理后毛效均勻;棉籽殼不能完全去除,白度較差,不能染淺色;毛損耗5%左右。
2.染淺色完全去除棉籽殼時,前處理溫度和時間分別為90℃、30分鐘.毛損耗達12%.
現(xiàn)有工藝主要問題是前處理損耗小時,染色質量不符要求;染色質量符要求時,毛損耗太大。
由現(xiàn)有技術我們分析得到影響毛纖維損耗的主要原因為:
1.熱水的影響
在一定的溫度條件下,水能與羊毛發(fā)生化學反應,使羊毛肽鍵水解。在80度以下的水中影響較小,但隨溫度的提高和時間的延長,損傷加重。
2.堿(PH)的影響
堿對羊毛有較大的破壞作用。堿除能拆散毛纖維肽鍵之間的鹽鍵外,還能催化大分子主鏈上肽鍵的水解。影響水解作用的主要因素是堿的種類和濃度、作用時間以及電解質的總濃度等。碳酸鈉、磷酸鈉等對羊毛作用較緩和。
3.氧化劑的影響
羊毛對氧化劑比較敏感,其破壞程度決定于氧化劑的種類、濃度、溶液PH值、處理溫度、時間等因素。含氯漂白劑對羊毛的作用最強烈,不適于羊毛漂白。雙氧水作用緩和但條件控制不當也會造成纖維嚴重損傷。其中最主要因素是PH值,其次是溫度、雙氧水的濃度和處理時間。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毛棉混紡織物的特性,對市場上的藥劑進行對比選擇,提供一種更加合理有效的前處理工藝,既不損傷羊毛纖維又滿足染色對前處理的要求。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毛棉混紡針織面料浸染前處理工藝,所述的前處理工藝選用的浸漬藥劑包括生物酶2-3g/l,有效量的精煉漂白劑,PH值7.5-9,溫度55-60℃,時間50-70分鐘。
當所述的毛棉混紡針織面料為中深色面料時,該前處理工藝中:
所述的生物酶為纖維素酶,用量為2g/l,
所述的精煉漂白劑為滲透去油劑,用量為2g/l,
PH值為7.5-8,
溫度55℃,時間50-70分鐘。
當所述的毛棉混紡針織面料為淺色面料時,該前處理工藝中:
所述的生物酶為混合生物酶,用量為3g/l,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通英瑞染織有限公司,未經(jīng)南通英瑞染織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178464.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 上一篇:鳳仙花天然染料在染色中的應用
- 下一篇:一種健身式洗衣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