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照相機主體及具有照相機主體的攝像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0910174345.8 | 申請日: | 2009-09-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685242A | 公開(公告)日: | 2010-03-31 |
| 發明(設計)人: | 伊豫田真;井上淳;永岡龍一 | 申請(專利權)人: | 松下電器產業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G03B17/02 | 分類號: | G03B17/02;G03B17/55;H04N5/225 |
| 代理公司: | 中科專利商標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 代理人: | 汪惠民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照相機 主體 具有 攝像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能夠安裝鏡頭單元的照相機主體及具有照相機主體 的攝像裝置。
背景技術
作為攝像裝置,已知有例如更換鏡頭式的數碼照相機(例如參照專利 文獻1)。專利文獻1中記載的照相機具有鏡頭單元和照相機主體。該照相 機主體具有:CCD(Charge?Coupled?Device:電荷耦合器件)圖像傳感器 等攝像元件、配置于鏡頭單元和攝像元件之間的鏡盒裝置。鏡盒裝置將通 過了鏡頭單元的光導入到CCD圖像傳感器或棱鏡中的任一者。被導入到 棱鏡的光通過棱鏡被導入到取景器中。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7-127836號公報
迄今已來,要求攝像裝置小型化,對更換鏡頭式的數碼照相機而言, 要求照相機主體的小型化。
然而,通過使照相機主體小型化,會使安裝有照相機控制器的主電路 基板或攝像元件等電子器件周邊的空間減少,造成這些電子器件以密集的 狀態被安裝。
另一方面,伴隨著高圖像品質化,攝像元件及照相機控制器的耗電量 增大,因此,這些電子器件的發熱量增大。其結果是,電子器件周邊的發 熱密度升高,由電子器件產生的熱量傳遞到主框架等部件上,而有可能使 由主框架支承的部件(例如機身支架)的溫度上升。此時,有可能導致使 用者觸及機身支架時感到發熱。
發明內容
對于以下說明的照相機主體而言,能夠抑制機身支架的溫度上升。
第一特征的照相機主體是能夠安裝形成被攝物體的光學圖像的鏡頭 單元的裝置,具有:能夠安裝鏡頭單元的機身支架;支承機身支架的金屬 制的主框架;將被攝物體的光學圖像轉換為圖像數據的攝像元件;配置于 在主框架和攝像元件之間形成的導熱路徑上的中間部件;以及與中間部件 連接的金屬制的散熱部件。
在該照相機主體中,由攝像元件產生的熱量經由中間部件從攝像元件 傳遞到主框架。此時,由于金屬制的散熱部件與中間部件連接,因此,傳 遞到中間部件的一部分熱量經由散熱部件散熱。其結果是,自攝像元件傳 遞到主框架的熱量降低,由攝像元件產生的熱量難以傳遞到主框架。由此, 可以抑制由主框架支承的機身支架的溫度上升。
第二特征的攝像裝置是用于采集被攝物體的圖像的攝像裝置,其具 有:形成被攝物體的光學圖像的鏡頭單元;能夠安裝鏡頭單元的與第一特 征相關的照相機主體。
此時,由于攝像裝置具有與第一特征相關的照相機主體,因此能夠抑 制攝像裝置的溫度上升。
如上所述,在上述照相機主體及攝像裝置中,能夠抑制機身支架的溫 度上升。
附圖說明
圖1是數碼照相機1的立體圖;
圖2是照相機主體100的立體圖;
圖3是數碼照相機1的框圖;
圖4是數碼照相機1的簡略剖面圖;
圖5是照相機主體100的后視圖;
圖6(a)是單反照相機800的簡略剖面圖,(b)是數碼照相機1的簡 略剖面圖;
圖7(a)~(c)是用于說明散熱結構的簡略圖;
圖8(a)~(f)是表示基于散熱結構的溫度分布的比較的圖;
圖9是照相機主體400的簡略剖面圖;
圖10是照相機主體500的簡略剖面圖;
圖11是參考例的數碼照相機的簡略剖面圖。
附圖標記說明
1????數碼照相機(攝像裝置的一例)
100??照相機主體
101??外裝部
110??CMOS圖像傳感器(攝像元件的一例)
113??CMOS電路基板(攝像元件電路基板的一例)
115??振動膜
116??振動膜支承部(中間部件的一例)
140??照相機控制器
142??主電路基板
150??機身支架
151??機身支架環
152??機身支架支承部(中間部件的一例)
154??主框架
155??三腳架安裝部
190??快門單元(中間部件的一例)
195??散熱片
196??導熱部
196a?第一片體
196b?第二片體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松下電器產業株式會社,未經松下電器產業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174345.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