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氮化物半導體LED有效
| 申請號: | 200910172051.1 | 申請日: | 2005-07-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656288A | 公開(公告)日: | 2010-02-24 |
| 發明(設計)人: | 李昔憲 | 申請(專利權)人: | LG伊諾特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L33/00 | 分類號: | H01L3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顧晉偉;王春偉 |
| 地址: | 韓國*** | 國省代碼: | 韓國;KR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氮化物 半導體 led | ||
本申請是申請日為2005年7月6日、申請號為200580039804.1、 發明名稱為“氮化物半導體LED及其制造方法”的中國專利申請的分 案申請。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氮化物半導體發光二極管(LED)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通常,GaN-基氮化物半導體被應用于藍綠發光二極管(LED) 的光學器件和作為高速開關和高功率器件例如MESFET和HEMT 的電子器件。特別地,藍綠LED被大規模生產,并且其全球銷量正 在呈指數增長。
這種GaN-基氮化物半導體發光二極管主要生長在藍寶石襯底或 SiC襯底上。接著,在藍寶石襯底或SiC襯底上于低生長溫度下生 長多晶AlyGa1-yN薄膜作為緩沖層。之后,在高溫下在緩沖層上形成 未摻雜的GaN層、硅(Si)摻雜的N-GaN層或具有其組合結構的 N-GaN層。在GaN層上形成鎂(Mg)摻雜的P-GaN層以完成氮化 物半導體發光二極管。發光層(多量子阱結構的有源層)夾在N-GaN 層和P-GaN層之間。
P-GaN層通過在其晶體生長中摻雜鎂(Mg)原子而形成。摻雜 的Mg原子應該替代鎵(Ga),由此使GaN層能夠用作P-GaN層, 但是其與從載氣和源釋放的氫氣結合,從而在GaN結晶層中形成 Mg-H組合物并成為具有約10MΩ的高電阻的材料。
因此,為了在形成PN結發光二極管之后分離Mg-H組合物和用 鎵(Ga)替代Mg原子,需要后續活化過程。然而,該發光二極管 的缺點在于在活化過程中對發光有貢獻的載流子數目為約1017/cm3, 這大大低于1019/cm3以上的Mg原子濃度,因此很難形成電阻接觸。
為了改善這一缺點,提出一種使用極薄的抗透射金屬材料來降低 接觸電阻的方法,由此提高電流注入的效率。然而,用于降低接觸 電阻的薄抗透射金屬通常具有約75%到80%的光透射率,其余成為 損失。此外,為了提高內部量子效率,如果不改進發光二極管的設 計以及發光層和P-GaN層的結晶度,則在氮化物半導體自身的晶體 生長中對于提高光輸出存在限制。
此外,在上述發光二極管的結構中,當對N-GaN層和P-Gan層 施加偏壓電壓時,電子和空穴被注入N-型和P-型氮化物半導體層中, 并在發光層中重新結合,由此發光。在此,缺點在于發光二極管發 射的光在P-GaN層和接觸層的邊界處再次被部分反射回內部,由此 降低光輸出。
發明內容
技術問題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具有在結晶度、光輸出和可靠性上得到 改善的有源層的氮化物半導體發光二極管及其制造方法。
技術方案
為了實現這些和其它優點并符合本發明的目的,如所具體而廣泛 描述的,提供一種氮化物半導體發光二極管,包括:襯底;形成在 所述襯底上的緩沖層;形成在所述緩沖層上的In-摻雜的GaN層; 形成在所述In-摻雜的GaN層上的第一電極層;形成在所述第一電 極層上的InxGa1-xN層;形成在所述InxGa1-xN層上的有源層;形成 在所述有源層上的第一P-GaN層;形成在所述第一P-GaN層上的 第二電極層;部分突出在所述第二電極層上的第二P-GaN層;和形 成在所述第二P-GaN層上的第三電極層。
所述第二和第三電極層利用其銦含量順序變動的超梯度(super grading)InxGa1-xN層、InGaN/InGaN超晶格結構層、或 InGaN/AlInGaN超晶格結構層形成。
第二電極層和/或第三電極層還具有被施加偏壓電壓的透明電 極。
所述透明電極由透明金屬氧化物或抗透射金屬形成,并且選自氧 化銦錫(ITO)、氧化鋅(ZnO)、氧化銥(IrOx)、氧化釕(RuOx)、 氧化鎳(NiO)和含鎳的金(Au)合金。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LG伊諾特有限公司,未經LG伊諾特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172051.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接觸發光元件、其制造方法以及指紋識別裝置
- 下一篇:NAND閃存及其制作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