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窄井救生網無效
| 申請號: | 200910171128.3 | 申請日: | 2009-08-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000404A | 公開(公告)日: | 2011-04-06 |
| 發明(設計)人: | 陳際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陳際軍 |
| 主分類號: | A62B99/00 | 分類號: | A62B99/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15200 浙江省***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救生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救護裝置,具體地說是一種搶救落入口徑較小且又深井中人員的工具。
背景技術
在我國北方地區,農民為了抗旱,在農田中或者在農田周邊的野外,采取打井取水的方法來澆灌農作物,這種井往往口徑不大,只能容一個人上下,而且比較深,由于這種井又往往沒有圍口,許多井口被雜草覆蓋,因此有人落井是屢見不鮮,在電視新聞里經常看見消防人員前去搶救,尤其是搶救那些老小和神志慌張的人員,救援索具下去后,他們不知道如何捆幫,施救人員下井后又由于井口太小不能在同一個平面去幫助他,只好通過無數次的大聲講解,才能勉強幫扎,如果幫扎錯誤或者捆幫不實,在起吊過程中又有掉下去的危險,浪費施救時間。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井下救生索具對于那些老小和神志慌張人員不熟悉捆幫的缺陷,本發明提供一種窄井救生網,該救生網無需專業捆幫技術,只要將手臂和腿伸入網孔中,井上施救人員通過提升繩索,就能將落井人員救出。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措施是,用常用的救生繩索編織一張略高于和寬于人體的長方形網片,網片上端兩角分別連接兩條主提繩,下端連接一條副提繩,副提繩在接近網片時分叉連接在網片的兩角上,在網片上下端的邊線上分別固定能伸縮且具有彈性的支撐桿,其作用是在往井下降時能撐開網片,主提繩分別固定在上端兩角可以控制網片的方向性,副提繩的分叉處安裝重墜,其作用是在網片接近水面時利用重力曳網片沉入水中,便于被救人員靠近網片。施求時將網片副提繩在下,主提繩在上迅速下放,接近被救人員時,再緩慢往下放至被救人員的正前方,并用文字或喊話方法引導其把手臂和腿伸入網孔中,手臂下垂抓緊網繩,井上的施救人員適當提一下主提繩,確認被救人員手臂和腿伸入網孔中后,將副提繩繞到被救者的背后,同步提升主提繩和副提繩,就能將落井人員快速、安全救出,從而達到對落入窄井人員方便快速施救的目的。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為救援落入窄井人員提供一種方便操作,結構簡單的搶救工具。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圖1是窄井救生網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網片,2、主提繩,3、支撐桿,4、付提,5、重墜。
具體實施方式
在圖1中,用救生繩索編織成略大于人體的長方形網片1,上部的網孔能伸入手臂,下部的網孔能伸入人體的大腿,在網片的上端兩角分別連接繩索作為主提繩2,付提繩4接近網片時分叉連接網片的下端兩角上,重墜5固定在付提繩的分叉處,支撐桿3用彈性材料制成能伸縮的桿狀,將其固定在網片的上下邊沿,目的是能撐開網片,便于落井人員將手臂和腿伸入網孔中,主提繩分兩條的目的是能控制網片的方向;重墜的作用是能拖曳網片沉入水中;支撐桿可根據井口的大小來伸縮,以最大面積張開在井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陳際軍,未經陳際軍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171128.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示警式消防栓
- 下一篇:一種高層建筑逃生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