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鏈條運行導靴有效
| 申請號: | 200910168390.2 | 申請日: | 2009-09-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713451A | 公開(公告)日: | 2010-05-26 |
| 發明(設計)人: | 進谷忠司 | 申請(專利權)人: | 株式會社椿本鏈索 |
| 主分類號: | F16H7/08 | 分類號: | F16H7/08;F16H7/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雒運樸;李偉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鏈條 運行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對在驅動側鏈輪和從動側鏈輪之間懸掛并傳動的滾子鏈(roller?chain)進行張力保持以及滑動引導所用的引導部件的鏈條運行導靴。?
背景技術
以往,在發動機的正時傳動系統中設有用于引導滾子鏈的導桿等引導部件以及用于向滾子鏈賦予適當張力的張緊器控制桿(tensionerlever)TL,上述滾子鏈在分別設置于發動機室內的曲軸和凸輪軸的鏈輪之間懸掛而環繞運行。?
圖8~圖10表示現有正時傳動系統中采用的一例引導部件。引導部件31具有的鏈條運行導靴32,安裝在引導部件本體即導靴安裝部件33上。該鏈條運行導靴32,如圖9(圖8的X9-X9線剖面)所示,在鏈條的進入側和脫離側形成有平坦壓接面34,在其中間區間,如圖10(圖8的X10-X10線剖面)所示,形成有凸狀壓接面35,用于對滾子鏈C的板端面進行滑動引導,平坦壓接面34和凸狀壓接面35構成運行面36,在運行面36的中央形成有凹槽部37。另外,圖9、圖10中的符號L1、L2分別為滾子鏈C的外板、內板,M為滾子(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專利文獻1:特許第3269011號公報(第2頁、圖2、圖3、圖5)?
現有的鏈條運行導靴32,在鏈條的進入側和脫離側與在整個平坦壓接面34上運行的滾子鏈的板L1、L2滑動接觸,因此摩擦阻力較大,在中間區間上,當運行的滾子鏈C向側方偏移時,板L1、L2與凸狀壓接面35的角部35a鉤掛,滾子鏈C不易回到中央而難以修正軌道,并且由于無法限制側向移動,會導致滾子鏈C從鏈條運行導靴32脫離或者落入凹槽部37內等問題。?
另外,中間區間上的凹槽部37被設置于進入側和脫離側的平坦壓接面34封閉,因此導致發動機內的潤滑油不易流入凹槽部37或者從中流出而無法充分地循環,從而無法利用潤滑油對滾子鏈與凸狀壓接面35摩擦產生的熱進行冷卻,并且由于發熱導致的摩擦阻力增大而加速凸狀壓接面35或者板L1、L2的磨損。另外,由于鏈條運行導靴32在長度方向上的斷面形狀不同,因此在成型或使用時容易由于熱容量或內部殘留應力之差而產生應變,從而導致尺寸精度降低。?
發明內容
因此,本發明目的在于解決上述現有技術的問題,降低鏈條運行導靴與運行的滾子鏈的板之間的摩擦阻力,當滾子鏈側向偏移時由于能夠避免板在鏈條運行導靴的角部等上鉤掛而易于回到中央,同時能夠防止滾子鏈落入凹槽部內或者從鏈條運行導靴脫離,并且由于凹槽部內的潤滑油具有良好的流入性和流出性,能夠抑制運行的滾子鏈與運行引導面摩擦生熱,從而提供尺寸精度高的鏈條運行導靴。?
本發明之一的鏈條運行導靴,跨越滾子鏈運行方向的全長具有:滑動引導滾子鏈兩側的板端面的一對運行引導面、在該一對運行引導面的兩最外側立設而限制滾子鏈的側向移動的限制導軌、以及在該一對運行引導面之間設置的凹槽等,其特征在于,上述凹槽為上方開放的大致コ字形狀,該凹槽形成為比上述滾子鏈的內寬寬而比外寬窄,在上述凹槽上端的上述運行引導面的角部上形成倒角部,從而實現上述目的。?
本發明之二的鏈條運行導靴,基于本發明之一,在上述一側的運行引導面上立設的限制導軌的起立基端部,與另一側的運行引導面上的倒角部的形成起端部之間的間隔,比上述滾子鏈的外寬窄或者大致相等。?
本發明之三的鏈條運行導靴,跨越滾子鏈運行方向的全長具有:滑動引導滾子鏈的板端面的左右一對運行引導面、立設于該左右一對運行引導面的兩最外側而限制滾子鏈的側向移動的限制導軌、以及在該左右一對運行引導面之間設置的凹槽等,其特征在于,上述凹槽由向下側彎曲的圓弧狀彎曲面構成,該凹槽形成為比上述滾子鏈的內寬寬而比外寬窄,從而實現上述目的。?
本發明之四的鏈條運行導靴,基于本發明之三,在上述左右兩側中的一側的運行引導面上立設的限制導軌的起立基端部,與另一側的運行引導面上的?上述凹槽的上端之間的間隔,比上述滾子鏈的外寬窄。?
本發明之五的鏈條運行導靴,基于本發明之三,在上述凹槽的上端的上述運行引導面的角部上形成倒角部。?
本發明之六的鏈條運行導靴,基于本發明之五,在上述左右兩側中的一側的運行引導面上立設的限制導軌的起立基端部,與另一側的運行引導面上的倒角部的形成起端部之間的間隔,比上述滾子鏈的外寬窄。?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株式會社椿本鏈索,未經株式會社椿本鏈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168390.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