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薄膜晶體管液晶顯示器驅動裝置及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0910166335.X | 申請日: | 2009-08-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996593A | 公開(公告)日: | 2011-03-30 |
| 發明(設計)人: | 廖木山;張元璟;黎鴻俊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映視訊(吳江)有限公司;中華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9G3/36 | 分類號: | G09G3/36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孫長龍 |
| 地址: | 215217 江蘇省蘇州***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薄膜晶體管 液晶顯示器 驅動 裝置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的實施例大體而言是關于一種液晶顯示器的驅動裝置及方法,更具體而言,是為一種用于薄膜晶體管液晶顯示器(Thin?Film?TransistorLiquid?Crystal?Display,TFT-LCD)的改良式動態極性反轉驅動裝置及方法。
背景技術
為了增進面板的顯示質量,業界往往采用交流電壓方式驅動液晶顯示器的面板,以避免液晶極化。常見方式包含幀極性反轉(Frame?Inversion)、線極性反轉(Line?Inversion)及點極性反轉(Dot?Inversion)等方式。使用幀極性反轉方式時,因為同一幀中所有液晶電容均是被充電為相同的電壓極性,因此容易產生畫面閃爍及視覺效果不均勻等不良現象。為改善幀極性反轉方式的缺點,業界曾提出包含線極性反轉及點極性反轉等改良方式。以線極性反轉方式為例,幀中任相鄰兩線的液晶電容是被充電為相反的電壓極性,以平均的方式降低幀極性反轉方式中畫面閃爍的問題。以點極性反轉方式為例,由于其幀中任相鄰兩點的液晶電容是被充電為相反的電壓極性,因此平均效果較線極性反轉方式更佳,能更有效改善畫面閃爍的問題。但是,雖然點極性反轉方式相較于幀極性反轉及線極性反轉方式而言具有最佳的平均效果使得畫面閃爍問題降至最低,其耗電量卻是三者的中最高者,尤其是在移動式裝置(Portable?Device)的屏幕的應用上,耗電量大將造成續航力差或是必須增加電池重量。
為了在耗電與平均效果之間做權衡(Trade-off),公知技術中亦公開一種多線極性反轉的技術,試圖以降低線極性反轉的次數以降低耗電程度。但由于極性反轉處充電不足的問題未被克服,因此易使畫面產生亮暗不均的線條及畫面閃爍的問題。
目前業界普遍使用的方式多為「1線」極性反轉(1?Line?Dot?Inversion)或「1+2線」極性反轉(1+2?Line?Dot?Inversion)模式,其時序示意圖如圖1A及B所示。圖1A表示在第「n-1」幀(Frame)「F(n-1)」中的極性分布情形,包含啟動脈沖信號(STV)111、頻率信號(CLKV)112、三原色數據(RGB?Data)順序113、「1線」極性分布114a及「1+2線」極性分布114b等信息。相似地圖1B表示在「F(n)」幀中的極性分布情形,包含啟動脈沖信號121、頻率信號122、三原色數據順序123、「1線」極性分布124a及「1+2線」極性分布124b等信息。顯示畫面是由幀「F(n-1)」及「F(n)」交替變化所組成。以「1+2線」極性反轉為例,其極性反轉位置固定使得極性反轉處116及126、117及127、118及128、119及129等由于持續處于極性反轉狀態,因此充電不足,使畫面上產生多處亮暗不均的線條。此外,耗電量相當高。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映視訊(吳江)有限公司;中華映管股份有限公司,未經華映視訊(吳江)有限公司;中華映管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166335.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