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圖像形成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0910163422.X | 申請日: | 2009-08-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655680A | 公開(公告)日: | 2010-02-24 |
| 發明(設計)人: | 上條浩一;千葉悟志;外山洋 | 申請(專利權)人: | 精工愛普生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G03G15/00 | 分類號: | G03G15/00;G03G15/16;G03G15/01;G03G15/10 |
| 代理公司: | 中科專利商標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貴亮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圖像 形成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圖像形成裝置,尤其可以適當地適用于使用在載體液中分散了調色劑的液體顯影劑的圖像形成裝置。
背景技術
已知具有感光體鼓、中間轉印帶等轉印帶、經由轉印帶與感光體鼓抵接的轉印部件(轉印滾筒等)的圖像形成裝置。作為所述圖像形成裝置,如圖5所示,公開有如下所述的結構(參照專利文獻1的圖等),即:在包夾中間轉印帶80的狀態下,使轉印滾筒51與感光體鼓10的上端部抵接,并且在轉印滾筒51和感光體鼓10的抵接位置的兩側形成有大致相同長度的卷繞部分80L、80R。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1-166611號公報
還有,根據該以往例可知,將感光體鼓10的顯影劑像轉印于中間轉印帶80時的轉印效率不充分是實情。
發明內容
本發明是鑒于所述實情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提高將感光體鼓的像轉印于轉印帶時的轉印效率的圖像形成裝置。
本發明人等為了實現所述目的,反復進行研究的結果,得到了以下方面的見解。即,如圖5所示,在將中間轉印帶80卷繞于感光體鼓10而形成圓弧狀的夾持部(nip)N的情況下,對于該夾持部N,為了便利,可以將以下的兩個分為區間。即,可以分為相對于連結一次轉印滾筒51的旋轉中心(軸中心)54和感光體鼓10的旋轉中心(軸中心)14的直線P1位于沿著中間轉印帶80的移動方向的上游側的區間(以下,稱為“上游卷繞夾持部區間A”)、和位于沿著中間轉印帶80的移動方向的下游側的區間(以下,“下游卷繞夾持部區間B”)。
還有,本發明人等發現在該夾持部N中以相同程度確保上游卷繞夾持部區間A的寬度(以下,稱為“上游卷繞夾持部寬度”)、和下游卷繞夾持部區間B的寬度(以下,稱為“下游卷繞夾持部寬度”)的結構中,轉印效率降低。本發明人等將其原因設想為如下,即:上游卷繞夾持部區間A中被賦予電場的部位A1中,在中間轉印帶80和感光體鼓10上的調色劑層接觸的情況下,調色劑層相對于感光體鼓10機械地被按壓,調色劑層難以從感光體鼓10脫離,或由于上游卷繞夾持部區間A的微小縫隙部中的放電,調色劑的電荷變得不穩定,導致轉印效率降低。還有,這一點的詳細情況在后敘述。
本發明人等進而經過反復的研究的結果,得到通過相對地減小上游卷繞夾持部寬度,能夠改善轉印效率的見解,從而完成了本發明。
本發明的第一方式的圖像形成裝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感光體鼓;轉印帶,其卷繞在所述感光體鼓上并且向第一方向移動;轉印部件,其隔著所述轉印帶在抵接位置與所述感光體鼓抵接,所述轉印帶在第一位置與所述感光體鼓接觸,在第二位置從所述感光體鼓離開,并且,將所述抵接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間的所述感光體鼓周面距離設為比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抵接位置之間的所述感光體鼓周面距離長。
還有,作為本說明書所示的“轉印帶”,除了(a)用于將從感光體鼓轉印的顯影劑像輸送至二次轉印位置的中間轉印帶之外,可以例示由(b)記錄介質輸送帶、和在記錄介質輸送帶上保持并與記錄介質輸送帶一同被輸送的記錄介質(紙張、薄膜、布等)構成的轉印帶。
本發明的第二方式的圖像形成裝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感光體鼓;轉印帶,其卷繞在所述感光體鼓上并且向第一方向移動;轉印滾筒,其隔著所述轉印帶與所述感光體鼓抵接,在以所述感光體鼓的軸向剖面觀察時,所述感光體鼓向第一旋轉方向旋轉,所述轉印帶在相對于連結所述感光體鼓和所述轉印滾筒的軸中心的直線和所述感光體鼓的外周面的交點位于與第一旋轉方向相反的旋轉方向的接觸位置與所述感光體鼓接觸,相對于所述感光體鼓向所述第一旋轉方向卷繞之后,在相對于所述交點位于第一旋轉方向的離開位置離開,并且,將從所述交點到所述離開位置的所述感光體鼓的周面距離L2設為比從所述接觸位置到所述交點的所述感光體鼓的周面距離L1長。
在第二方式的圖像形成裝置中,其特征在于,可以是,具有彈性部件和支承滾筒,該彈性部件將所述轉印滾筒向所述感光體鼓按壓,該支承滾筒配設于以所述轉印帶為基準的所述轉印滾筒側及所述感光體鼓側中的所述轉印滾筒側,且將所述轉印帶向所述感光體鼓側按壓。
另外,在第二方式的圖像形成裝置中,其特征在于,可以是,所述轉印帶架設于第一滾筒和第二滾筒,所述感光體鼓抵接于所述轉印帶的從所述第一滾筒向所述第二滾筒輸送的面,并且,所述圖像形成裝置具有支承滾筒,其配設于以所述轉印帶為基準的所述轉印滾筒側及所述感光體鼓側中的所述轉印滾筒側,且配設于比所述接觸位置更靠所述第一滾筒側。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精工愛普生株式會社,未經精工愛普生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163422.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彩色圖像和單色圖像的圖像處理
- 圖像編碼/圖像解碼方法以及圖像編碼/圖像解碼裝置
- 圖像處理裝置、圖像形成裝置、圖像讀取裝置、圖像處理方法
- 圖像解密方法、圖像加密方法、圖像解密裝置、圖像加密裝置、圖像解密程序以及圖像加密程序
- 圖像解密方法、圖像加密方法、圖像解密裝置、圖像加密裝置、圖像解密程序以及圖像加密程序
- 圖像編碼方法、圖像解碼方法、圖像編碼裝置、圖像解碼裝置、圖像編碼程序以及圖像解碼程序
- 圖像編碼方法、圖像解碼方法、圖像編碼裝置、圖像解碼裝置、圖像編碼程序、以及圖像解碼程序
- 圖像形成設備、圖像形成系統和圖像形成方法
- 圖像編碼裝置、圖像編碼方法、圖像編碼程序、圖像解碼裝置、圖像解碼方法及圖像解碼程序
- 圖像編碼裝置、圖像編碼方法、圖像編碼程序、圖像解碼裝置、圖像解碼方法及圖像解碼程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