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閥門有效
| 申請號: | 200910163141.4 | 申請日: | 2009-08-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629636A | 公開(公告)日: | 2010-01-20 |
| 發明(設計)人: | 吳曉磊 | 申請(專利權)人: | 吳曉磊 |
| 主分類號: | F16K3/18 | 分類號: | F16K3/18;F16K3/30;F16K31/00;B65G53/34;B65G53/46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逯長明 |
| 地址: | 214000江蘇省無***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閥門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閥門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閥門。
背景技術
目前,氣力輸送又稱氣流輸送,利用氣流的能量,在密閉管道內沿氣流 方向輸送物料,是流態化技術的一種具體應用。氣力輸送裝置的結構簡單, 操作方便,可作水平的、垂直的或傾斜方向的輸送,在輸送過程中還可同時 進行物料的加熱、冷卻、干燥和氣流分級等物理操作或某些化學操作。氣力 輸送作為一種新興的物料輸送方式,應用日趨廣泛,當前主要應用于電力、 石化、冶金、鋁業、礦山、造紙、糧食、環保等行業。而耐磨閥門是氣力輸 送系統中的關鍵設備,在使用過程中,耐磨閥門質量的優劣將直接影響到氣 力輸送系統的整體性能。
現有的氣力輸送系統中使用的閥門為傳統的閥門。傳統的閥門中閥芯座 是密閉式結構,該傳統閥門的閥芯座的結構示意圖如附圖1所示,包括:閥芯 9、閥芯座10、執行機構連接桿12、彈簧13、彈簧支撐塊14、閥門導向孔2和 閥板31。在所述彈簧13的兩端各固定一個彈簧支撐塊14,所述彈簧13套裝在 閥芯座10上,并與閥芯座10平行,且閥芯座10為密閉的結構;所述閥芯座10 的兩端則分別固定在閥板31上,所述閥板導向孔2位于閥板31與閥芯座10的固 定槽(圖中未標示)中,所述執行機構連接桿12與閥芯座10相連接,且與閥 板31相平行。
在執行機構連接桿12的推動下,閥芯座10開始運動,由于所述閥芯座10 固定在閥板31上,進而推動閥板31運動,完成閥門的開關作用。但是在現有 技術中,固體粉末物料在氣固二相流的強力作用下,物料幾乎是無孔不入的。 當固體粉末物料進入上述所述的密閉式閥芯座10后,因為這種密閉式結構, 物料只能進,不能出。當固體粉末物料在密閉式閥芯座10內越積越多時,就 會導致密閉式閥芯座10內套裝的彈簧13張力失效或喪失,從而導致閥門卡澀, 使得閥門的開關不能靈活使用。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閥門裝置,該裝置中的閥芯座為敞開式的, 實現了在輸送物料過程中,使物料無處存積,防止了閥門卡澀,使得閥門的 開關可以靈活使用。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閥門裝置,所述閥門裝置的閥芯包括閥芯座、支撐桿和彈簧;
所述閥芯座包括平行設置的第一側板與第三側板,及連接在所述第一側 板與第三側板之間的第二側板;
所述彈簧套裝在所述支撐桿上;
所述閥芯座與所述支撐桿相配合連接在所述閥門裝置的閥板上。
較佳的,所述支撐桿包括相連接的彈簧固定桿和導向柱;
所述第一側板上有配合固定所述導向柱的導向孔;所述第三側板上有配 合固定所述彈簧固定桿的彈簧固定桿孔;所述彈簧固定桿外套裝有彈簧,且 穿過所述導向孔固定在所述彈簧固定桿孔中;
所述導向柱面向所述導向孔的一端與彈簧固定桿相連,另一端安裝在閥 板上。
較佳的,所述閥芯座第一側板上的導向孔的范圍為1~29個,所述閥芯 座第二側板上的彈簧固定桿孔1~29個;所述導向孔和彈簧固定桿孔一一對 應。
較佳的,在所述第二側板上連接有執行機構連接桿,且所述執行機構連 接桿設置在與所述支撐桿相對一側的所述第二側板上,并與所述第一側板和 第三側板的朝向相反。。
較佳的,所述支撐桿的數量范圍為1~29個。
較佳的,所述閥芯的一側連接有閥板或兩側連接有閥板。
較佳的,所述閥板上進一步包括耐磨材料;所述耐磨材料附著在所述閥 板的一面上,所述閥板的另一面上則連接有所述支撐桿。
較佳的,所述執行機構連接桿與手動裝置、氣動裝置、電動裝置、液動 裝置或電液動裝置連接,并推動所述執行機構連接桿動作。
經由上述可知,本發明的裝置中,通過采用敞開式閥芯座結構,使得在 物料輸送過程中,當固體粉末物料進入上述的敞開式閥芯座后,因為這種敞 開式結構,固體粉末物料無處存積,不會導致密閉式閥芯座內彈簧張力失效 或喪失,從而防止了閥門卡澀,使得閥門的開關可以靈活使用。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技術中閥門的閥芯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閥芯座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閥芯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的閥芯各部分的結構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吳曉磊,未經吳曉磊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163141.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