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制備藥用無菌碳酸氫鈉原粉的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0910162869.5 | 申請日: | 2009-08-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613119A | 公開(公告)日: | 2009-12-30 |
| 發明(設計)人: | 馬杰;趙玉新;景士云;黃宇鴻;鄒國利;劉勇;范一楠;劉丹 | 申請(專利權)人: | 哈藥集團制藥總廠 |
| 主分類號: | C01D7/10 | 分類號: | C01D7/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華科聯合專利事務所 | 代理人: | 王 為 |
| 地址: | 150086黑*** | 國省代碼: | 黑龍江;2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制備 藥用 無菌 碳酸氫鈉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藥物原料的制備方法,特別涉及一種制備藥用無菌碳酸氫鈉原粉的方法。
背景技術
碳酸氫鈉通常在藥物制劑中用作泡騰片和泡騰顆粒的二氧化碳的來源,在制劑中它也廣泛地用于產生或維持堿性PH值,目前許多頭孢類的抗生素分針注射制劑中都混用該產品(必須用無菌原粉)用作緩沖劑和助溶劑等作用。
由于工業化生產碳酸氫鈉是用噴塔進行噴干,其設備龐大,能耗大,成本易高,不易在制藥企業生產;另有重結晶法,但其含量不易控制,合格率低(碳酸氫鈉水溶液不穩定,室溫下易分解,部分轉變為碳酸鹽,致使其含量不合格),且所耗溶媒量很大,成本亦很高,不能應用于生產。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解決的問題是(1)取代了噴干法的噴塔設備在無菌室內的使用;(2)取代了溶媒重結晶法,保障了成品的一次合格率和生產成本的顯著降低。本發明提供一種溶媒結晶法制備藥用無菌碳酸氫鈉原粉;步驟如下:
步驟1、以工業碳酸鈉為原料,先進行純化水溶解,脫碳、膜過濾;步驟2、向無菌碳酸鈉溶液中通二氧化碳氣體,進行酸化反應,控制通氣流速、反應時間、終點PH值、攪拌速度等參數;
步驟3、向反應達終點的溶液內攪拌加入乙醇液,使碳酸氫鈉結晶慢慢析出,調節攪拌轉速,控制結晶時間,使其結晶生成完全;
步驟4、過濾,干燥制得成品;
其中:
步驟1中用純化水溶解后,加入活性炭,膜過濾,得到碳酸鈉溶液;
步驟2所述二氧化碳氣體是經過膜處理的工業二氧化碳氣體,其中反應時間2小時、終點PH值7-8、攪拌轉數200轉/分;
步驟3、所述乙醇液為經過經膜處理的工業用95%乙醇,其中,攪拌轉數先慢150轉/分后快300轉/分、15℃下靜止養晶1小時。
步驟4、所述過濾,干燥,采用晶體過濾器過濾,再用振干機干燥。
優選的本發明的方法,步驟如下:
稱取30克工業碳酸鈉,加純化水溶解使成12-15%濃度,加入活性炭3g,膜過濾,得到碳酸鈉溶液;攪拌下通入經過膜處理的工業二氧化碳氣體,時間1-2小時、終點PH值7.8、攪拌轉數200轉/分;向反應達終點的溶液內攪拌滴加經膜處理的工業用95%乙醇,滴加速度300ml/小時,攪拌轉數先慢150轉/分后快300轉/分、直至結晶析出,停止滴加乙醇,15℃下靜止養晶1小時,采用晶體過濾器過濾,再用振干機干燥。
本發明的主要技術特征是步驟(2)在無菌設施條件下向碳酸鈉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進行碳酸化反應,使其反應充分完成后,獲得可觀的碳酸氫鈉反應液,為其結晶提供質量和產量的保證;步驟(3)向碳酸氫鈉反應液中加入一定量的乙醇溶媒可獲得理想的結晶產品,使其產品質量穩定、收率高、成本低廉。
通過本發明辦法生產制備的無菌碳酸氫鈉原粉質量合格且穩定,生產成本低廉,步驟簡單,適合于制藥企業現有設施條件下生產。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稱取30克工業碳酸鈉,室溫下,加純化水250毫升溶解使成12%濃度,攪拌下通入二氧化碳1小時左右,直至溶液PH7.8左右時,1小時內向溶液中滴加95%乙醇300毫升,直至結晶析出后,15℃養晶1小時,過濾,30℃真空干燥6小時至水分合格(≤0.3%),得產品39克,含量99.9%,收率130.0%。
實施例2:
稱取30克工業碳酸鈉,室溫下,加純化水200毫升溶解使成15%濃度,攪拌下通入二氧化碳1小時左右,直至溶液PH7.8左右時,1小時內向溶液中滴加95%乙醇300毫升,直至結晶析出后,15℃養晶1小時,過濾,30℃真空干燥6小時至水分合格(≤0.3%),得產品39克,含量99.9%,收率130.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哈藥集團制藥總廠,未經哈藥集團制藥總廠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162869.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轎車4門停車開門聲光提醒器
- 下一篇:工程機械及其平衡重鎖定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