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油田深井智能通井儀有效
| 申請號: | 200910161347.3 | 申請日: | 2009-07-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988375A | 公開(公告)日: | 2011-03-23 |
| 發明(設計)人: | 余金海;汪南杰;池愛文;史佳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金龍自控設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21B29/00 | 分類號: | E21B29/00;E21B31/00;E21F17/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捷誠信通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11221 | 代理人: | 魏殿紳;龐炳良 |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瑞安市塘***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油田 深井 智能 通井儀 | ||
1.油田深井智能通井儀,包括地面供電系統、地面控制系統、通井裝置和通井裝置收放裝置,所述地面控制系統包括顯示單元和控制單元,所述通井裝置收放裝置包括鋼絲包裹的電纜束,該電纜束一端固定在卷筒上,卷筒固定在地面上,電纜束的另一端與通井裝置固定,在卷揚電機的控制下下放和收起通井裝置,電纜束中包括一根電源電纜和上、下行兩根通訊電纜,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井裝置包括:
錐形旋切破碎沖頭;
沖頭驅動裝置,包括主電機和行星齒輪減速箱,行星齒輪減速箱的輸入端連接主電機的輸出端,行星齒輪減速箱的輸出端連接錐形旋切破碎沖頭;
進給裝置,包括相互套裝的內、外套筒、進給電機和第一絲杠傳動副,進給電機設置在外套筒內,外套筒的下端與主電機的定子固定連接,外套筒的上端設有水平隔板,進給電機的端面與水平隔板固定且輸出軸向上穿出水平隔板后與第一絲杠連接,內套筒下端面的中心處設有與第一絲桿配合的第一螺母,進給電機的輸出軸以及第一絲杠均與外套筒同軸;
井下定位裝置,包括支架電機、第二絲杠傳動副和定位架,支架電機固定在內套筒內,定位架包括水平支撐板和至少兩根支桿,水平支撐板固定設置在內套筒內,水平支撐板下方內套筒的外壁上沿軸向開有與支桿數量相應的條形通槽且所述條形通槽沿內套筒的周向均布設置,支桿分別與所述條形通槽相對設置,支桿的上端分別與水平支撐板鉸接,下端為自由端且分別設置在所述條形通槽內,支桿的內側面上沿其長度方向設有凹槽,第二絲杠傳動副中的第二螺母的外圓周面上均布設有與支桿數目相應的銷釘,上述銷釘的端部分別置于支桿上的凹槽內,支桿上端的鉸接點所在圓的直徑小于銷釘端部所在圓的直徑;
井下電機驅動模塊,設置在外套筒上的儀表艙內,井下電機驅動模塊的輸入端與電纜束中的電源電纜連接,其輸出端分別連接至主電機、進給電機和支架電機。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油田深井智能通井儀,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電機為外轉子永磁無刷直流電機,定子位于中心軸線上,永磁體按裝在外轉子的內壁上,繞組嵌在定子的外表面的線槽內,外轉子與行星齒輪減速箱的輸入軸連接,所述地面供電系統上設有300V直流電源并連接至井下電機驅動模塊的輸入端,井下電機驅動模塊連接至主電機的輸出為300V三相脈沖電源,連接至進給電機和支架電機的輸出為12V直流電源。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油田深井智能通井儀,其特征在于外套筒上設有接箍探測器、CAN總線收發器和運行參數采集裝置,運行參數采集裝置包括用于檢測主電機電流、電壓、轉速的傳感器以及溫度傳感器,上述傳感器的信號輸出端連接至CAN總線收發器的信號接收端口并經CAN總線收發器輸出至地面控制系統中的顯示單元上進行顯示,地面控制系統中的控制單元通過CAN總線向井下CAN總線收發器發送操縱通井裝置工作的控制指令。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金龍自控設備有限公司,未經浙江金龍自控設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161347.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